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牢记殷殷嘱托 勇闯改革新路>详细内容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全面深化改革书记谈】全面深化人社领域改革续写保障和改善民生新篇章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锦文

编辑:吕梁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08-29 08:32:23 【字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决定》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完善就业优先政策,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市委、市政府一直把促进就业作为头号民生实事,创新实施“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推动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着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是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推动就业政策与其他政策协调联动,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厚植良好的就业生态。

  二是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坚持依靠发展促进就业,积极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更大规模、更加稳定、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三是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建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机制,强化供需对接。加快“技能强市”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培养使用的主体作用,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加大荣誉引领力度,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营造技能人才发展良好氛围。

  四是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政策支持。强化产业、创业、就业“三业联动”,实施“家门口”就业行动。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点,为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空间,畅通成长路径。加快推进重点群体快速就业行动,坚持农民工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强化退役军人、妇女等群体就业服务,加强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强化公益性岗位等兜底安置。

  五是坚持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型城市建设为引领,结合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持续优化创业促进就业环境。持续打造六安创业品牌,强化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思维,加强全要素创业保障,联动开展各项创业活动,厚植创业生态,合力打造活力充盈的创业六安。

  六是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就业公共服务下沉基层,加快建设“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常态化开展“送工进企”专项活动,切实解决劳动者“就业难”和小微企业“招工难”问题。推行“大数据+铁脚板”管理服务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有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完善适应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指导平台企业落实政策,畅通维权渠道,营造公平就业环境。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兜牢民生底线

  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打造市县乡村“四位一体”社保服务圈,积极引导群众享受“打包一站式服务”的便捷高效,多措并举提升社会保障卡便民服务水平。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要求,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动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织密兜牢民生底线。

  一是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坚持统一性、规范性,深入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积极发展第二、三支柱养老保险,扩大企业年金制度覆盖范围,积极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持续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质量提升行动,实施参保缴费激励机制,鼓励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二是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提质增效行动,精准开展“数据找人”。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政策,提升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率,持续落实放开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实现更大人群的高质量参保。

  三是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制度体系。压实基金安全风险防控主体责任,落实监督责任,筑牢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防控体系,强化人防、制防、技防、群防“四防”协同,加强对基金运行的全链条监管,不断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四是持续优化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推动实现人社服务“一网通办”。开展暖心社保服务,创新集成办、承诺办、就近办、免申办“四办”模式。推动跨地区流动就业人员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全程网办,推行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民生管理服务新模式,让群众和企业可感可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