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新视野 视观点】由政区沿革看六安与合肥历史地缘关系

编辑:杨庆云 来源:皖西日报社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12-12 10:15:43 【字体:

   作为一个历史地理学研究者,往往更偏重由历史地理视野,透视历史上地域与地域、地域与社会人群间的人地互动关系。我把清朝以前王朝时代两个政区空间的关系,称作“历史的地缘关系”,把民国以来到2000年间发生的关系,称为“现代的纽带联系”,而把本世纪以来互相成就的政治关系、基于市场逻辑的经济依存互补关系以及文化交流互融关系,借助当代流行语称作城市“都市圈”概念,即当下合肥所讲的都市圈、六安所强调的同城化。依据此分析架构,今天主要讲六安市和合肥市之间的“历史的地缘关系”。

  一、江淮之间山水相依的两个千年古城。

  六安市和合肥市两地同为江淮之间的淮西大别山地域,是中华文明史上建置早、治所建城早的江淮千年古城。今天的六安市是以原六安县为中心地虚盈、扩展,建置为当代六安市。溯源其历史政区沿革,六安为实打实的千年古城。春秋时期鲁文公五年(前622)为楚国所灭,废为楚国六邑。即便从此年开始计算,至今已有2646年。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灭楚,以六邑建六县。西汉的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建六安国,六安之名出现,至今2145年。东汉建武十三年(37),改六县为六安县,六安首次作为县名之专名,至今时长1988年。

  六安专名沿用时间长,具有重要历史影响度和知名度。合肥市同样作为安徽省千年古城,它的历史,如果由《史记》中出现“合肥”之名算起,仅以《史记》成稿约在汉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保守计算,合肥建城时间逾2107年,专名沿用至今起码2114年。如果保守一点统计,以西汉武帝时改淮南王国为九江郡,辖合肥县等。东汉建武元年(25年),改合肥县为合肥侯国,是合肥独立作为国家政区三级,距今有1999年。西汉王朝政区分层的州郡国时期,合肥属于九江郡,六安市属地分别有六安国领六县、阳泉等5个县,皆为扬州辖下。东汉时期合肥属扬州下九江郡,六安市地与今天辖下的舒城县同属庐江郡。三国时合肥为扬州辖下的淮南郡,六安属庐江郡。西晋时合肥属扬州辖下的淮南郡,六安与今天的舒城等属于扬州辖下的庐江郡。东晋时因为六安县被撤销,并入灊县,六安其地仍属扬州辖下的庐江郡。合肥则一直属扬州之淮南郡。隋朝六安其地变动大,专名改变,为扬州辖下庐江郡淠水县、开化县,唐朝又改为淮南道寿州寿春郡之盛唐县,五代时期属寿州辖下,经吴、南唐至周,专名改变。合肥在隋朝为扬州辖下庐江郡(庐州),唐朝则为淮南道辖下庐州庐江郡(领合肥、慎县、巢县、庐江、舒城5县),且以合肥为中心地的领县属地范围初成。宋朝六安市与合肥市,同属淮南西路辖下,六安专名回归,短暂建置有六安军,合肥则属庐州(保信军)。

  二、六安与合肥政区趋于同一的元、明和清初时期。

  1279年,忽必烈建立的大元灭南宋,是为少数民族新建之大一统政权。六安和合肥,同属河南省辖下淮西江北道庐州路。其时的庐州路,直领合肥、梁县、舒城3县,又领六安州(辖六安县、英山县)、和州和无为州3州8县。明朝建立之初六安县属庐州府六安州。明弘治七年(1494年)属南京直隶即南京直隶庐州府,其时庐州府辖下合肥、舒城、庐江3县,合肥为府治所在。同时庐州府下领无为州(辖下巢县)、六安州(辖下英山县、霍山县)。六安州与合肥关系,进入同一省区同一府治的同一政区治理时期。康熙六年安徽建省,合肥县一直为府治所在地,庐州府在顺治年间(1644—1661年)属江南布政使司,下辖六安州。雍正二年(1724年),因清政府赋税征收等实际工作需要,由户部主动奏请提出,经皇帝旨准,六安州脱离庐州府,升为安徽省治辖下的直隶州并辖领英山、霍山2县。六安与合肥是为两个平行的并立政区,距今有300年,而在同省同府政区建置之下前后有445年。

  结语

  六安市与合肥市,正在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着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迈进。在两个比邻而居的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多重联系和关系。当我们对这些关联性作深度分析时,不妨转化思考的维度,放在历史的长时段去透视和思考六安与合肥毗邻政区的分分合合,“分”是历史风云际会中的“分”,“合”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到渠成的“合”。由政区沿革变迁视角,对同一自然区甚至同一政区内的六安、合肥两个城市做长时段的历史地理分析,会增加对事物内在联系的历史认知,有利于时间维度下把握城市之间互动关系的历史进程。(陆发春 作者系安徽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