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向上向前
生态乡村碧水环绕。 (记者 田凯平 摄于裕安区城南镇)
2024年1月2日,新年首个工作日上午,合肥至武汉高铁(安徽段)暨2024年全省第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会举行,主会场设在我市金安区的六安北站建设现场,其他15个省辖市设分会场。
一声开工令,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号角,也点燃了老区干群时不我待、向上向前的勇气。
“全市上下要深刻认识到,当前六安具备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机遇交汇,站在了厚积薄发、蓄势待发的新起点。要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把比较优势和发展机遇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绩实效。”
2023年12月27日,市委五届七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方正铿锵有力的一番话,再次坚定了全市干群向上向前的信心。
向上向前——六安的“底气”何在?
向上向前,可乘势而“上”
今天的六安,乘势而“上”,底气十足,源自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实基础。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六安金寨考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殷殷嘱托,成为老区发展的不竭动力,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种茶、修路、建基地、发展旅游……六安人民众志成城、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大湾村荣获大别山片区唯一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的六安,乘势而“上”,底气十足,源自区位、资源、平台、产业的比较优势。
从区位看,六安地处江淮之间,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毗邻合肥,已建、在建7条高速,5条铁路纵横全境,与合肥、长三角中心城市时空距离加快缩短。
从资源看,拥有霍邱铁矿、金寨钼矿等矿产资源;农产品种类多、品质优、特色鲜明;红色文化厚重,绿色优势突出。
从平台看,拥有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具有巨大良好的产业发展空间。
从产业看,材料(建筑材料、铁基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初具规模。
今天的六安,乘势而“上”,底气十足,源自一系列政策叠加带来的发展机遇。
2021年10月,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在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中,提出了推进合肥都市圈提质升级、加快推动合六同城化发展等任务。
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印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上海市对口合作六安市。
2023年初,上海市政府、安徽省政府联合印发《上海市与六安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一批“干货”十足的措施。
2024年初,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发挥毗邻长三角地区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独特优势,激发大别山革命老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
从中央到地方,伴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叠加,“深度融入长三角、全面链上大合肥”已成为当前六安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
向上向前,靠聚“能”前行
每一座城市,都有其高质量发展独特的资源禀赋,并在不知不觉中化为发展的动力。
在六安,只此“青”“绿”,是与生俱来的无限“潜能”。
大别山层峦叠翠,六大水库碧波荡漾。生态“颜值”时刻在线,天空之镜一“蓝”无余。得天独厚的生态,是六安的最大优势,更是一笔宝贵财富。
六安瓜片、霍山石斛、皖西白鹅、金寨灵芝……生态禀赋优越,孕育出110多种名特优农副产品。
产自绿水青山的大别山好物,是对口合作的突破口,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敲门砖”,皖西大地的生态“潜能”,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动能”。
在六安,“开发区”,是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势能”。
作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工业强市的主引擎、开放合作的主平台,六安拥有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要发挥好它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激活这个巨大的“引擎”,从而释放澎湃的“动能”。
锚定区位、政策等叠加优势,集群化发展主导产业,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这些都成了点燃主引擎的强大“助推剂”。
在六安,“新三样”,是充满活力的强劲“动能”。
科大国创、明天氢能、格恩半导体、江淮电机、至信科技、豪斯特科技、鸿劲铝业……众多“大咖”落户生根、开花结果。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皖西“新三样”,是激发城市活力的强劲“动能”,更是这座城市奋勇争先的十足底气。瞄准战略机遇“风口”,加速“新三样”布局。一个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一辆辆氢能源汽车,一块块太阳能电池,从皖西“驶”向合肥、“跑”入江浙沪,“飞”往全球各地。
当前的六安,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等新赛道努力奔跑,延链补链强链,主导产业集聚集群,强劲的“动能”正在持续释放。
向上向前,有星火传承
28年红旗不倒,60万儿女参加革命,30万先烈英勇牺牲,走出了108位开国将军,奠定了大别山革命老区作为中国革命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重要发源地的历史地位。
六安人民向上向前的这份干劲“源”自哪里?
——回望过去,我们将荣光写进了历史里。
青山绿水红土地,人间天河淠史杭。
60多年前,皖西人民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通过肩挑手抬,用最原始的劳动工具,以日正常上工50万人、日最高上工80万人的壮举,完成了治水史上的奇迹。
六安人民向上向前的这份干劲“源”自哪里?
——再看今朝,我们将传承渗入了血液里。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伟大的精神永不过时。
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到风平浪静的和平建设时期,皖西老区人民为了顾全大局、维护大局,始终勇于牺牲、甘于奉献,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历史功勋。
如果说,淠史杭战天斗地精神、大别山精神,验证了六安人传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红色基因。那么,新征程上,六安干群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紧迫感大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正是传承、弘扬伟大精神的生动实践。
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肥都市圈建设等战略机遇,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开放合作不断深入,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向上走、向前走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快于全省、位居前列,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六安广大干群昂扬向上的工作作风以及饱满的干事创业热情,更离不开来自皖西干部的“忠专实”“勤正廉”。
“大国工匠”朱恒银、“公安烈士”许传宝、“全国模范法官”魏晶晶、“全国模范检察官”王敏、“英雄派出所长”穆道舜;前不久,倒在岗位上的派出所长张中建……
他们彰显了对党忠诚、专业专注、求真务实,勤勉尽责、弘扬正气、廉洁奉公,是优秀党员干部的代表。
回望来时路,我们满怀豪情,展望新征程,我们更添信心。信念如磐,一脉相承。大别山精神、淠史杭战天斗地精神,正在引领六安580多万干群奋楫扬帆开启新的征程。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
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
向上向前、乘势而上、聚能前行、星火传承,皖西大地上日益充盈着春日萌发的力量。
起势山水间,聚能向未来。红色革命老区六安,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委“三地一区”“七个强省”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六安的比较优势、发展机遇,深度融入长三角、全面链上大合肥,找准对口合作结合点,在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中,正沿着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昂首阔步“跑”进春天里。(记者 张 瑞 齐盈娣 汪 娟 储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