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上开遍映山红
2023年12月5日上午,在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六安市炳烛诗书画联谊会袁孝友会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七人,来到著名的革命圣地金寨县采风。
那是一个虽进入初冬而又十分温暖的日子。进入老县城梅山镇之后,我们在翠绿的群山怀抱中,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每个人都顿觉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进入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博物馆分革命史展、将军展、烈士展等7个展厅,该馆1995年被列为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先进单位”,同时这里也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文化研究基地。
对于革命老区金寨县及其红色历史我早有耳闻,比如说这里是全国著名的第二大将军县,解放战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期的指挥部所在地等,但这些都是几乎人人皆知的常识,而只有通过这次认真参观和讲解员详细解说之后,我才对金寨的红色历史有了一种触及灵魂的认识,让心灵受到震撼,让思想受到洗礼。站在厚重、博大的红军广场上,看着那重重叠叠的群山峻岭,我仿佛又看见80多年前先烈们在密林中战斗的身影,在那极其残酷血雨腥风的年代,无数先烈的鲜血和生命抛洒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我知道了1929年5月6日在这里发生的立夏节起义,他们推翻了反动政府,建立了红色政权,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2师,在不断发展壮大中,成为后来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苏区的重要来源与组成部分。在这个有着“红军摇篮、将军故乡”盛誉的革命老区,这里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
是的,由于各个根据地的迅猛发展,很快就在整个大别山区形成了鄂豫皖根据地,到了1932年6月,根据地总面积达4万余平方公里,人口350万人,建立了27个县的革命政权,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这让蒋介石非常恐慌,1932年7月,蒋介石自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集中30万大军,开始对根据地进行前所未有的第四次疯狂围剿,1932年9月20日,国民党中路军第六纵队指挥官卫立煌乘虚进占金家寨,蒋介石为嘉奖卫立煌,在金家寨成立了立煌县。
根据地军民苦战两个月,经历数场血战却始终未能扭转战局,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放弃鄂豫皖根据地,率主力越过平汉铁路向西转移;之后,红四方面军渡过嘉陵江进入川西地区,建立川陕苏区,开辟新的根据地。1935年6月12日,在夹金山下的大圩镇,红四方面军一部与中央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
而在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去之后,国民党军以15个师零两个旅的兵力,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清剿,实行“草要过火、石要过刀、人要换种”的灭绝性围剿。但是,英勇的鄂豫皖根据地人民并没有被敌人的残暴吓倒,他们在中共鄂豫皖省委的领导下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并且先后又组建红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1934年4月,两军合并整编为新的红二十五军,徐海东任军长,吴焕先任政治委员。随后在中央的指示下,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实施战略转移,历时十个月,途经四个省,转战近万里,成为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支队伍。
说到这里,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事实:红四方面军走的时候带走大批的金寨男儿,红二十五军走的时候又带走大批金寨男儿,他们都是红军的精锐和主力,整个鄂豫皖根据地就像一个大熔炉,炼出的一批批好钢全都用在了红军主力这个刀刃上,后来又奔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各个战场。为此,金寨走出59位开国将军和600多位高级将领,金寨也成为全国著名的第二大将军县。
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这些红军主力一批批走了,我们可以想象得到,那些留下来的红军队伍面临的将是多么残酷、险恶的环境!但他们并没有停息,他们以百折不挠的牺牲精神,独立地和敌人做英勇顽强的斗争。
“最后一把米、拿去当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儿、送去上战场”,这不仅是当时的金寨,也是整个鄂豫皖根据地的真实写照。
事实远不止于此,当时金寨14岁以上的男孩全都参加了红军,但他们作为红军的主力都随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走了,留下来坚持斗争的大部分都是年老体弱、妇女及伤残人员。于是,一批年仅13岁的少年也拿起了抢,组织了一个赫赫有名的少年团,他们瘦小的个头还没有枪高!为了革命的胜利,金寨人民就是这样前赴后继,把长成和未长成的男儿,一批批、一茬茬都送上了战场……
我们都知道当时发生在这里的“金刚台上妇女排”的故事。1934年11月,主力红军奉命长征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后,在极其残酷的环境中,根据地人民男女老少齐上阵,他们继续坚持对敌斗争,他们将留下来的部分武装和红军零散人员编成了游击大队,下辖两个分队,一个手枪队和一个妇女排,“妇女排”就是在那个特殊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
在武装斗争范围逐渐缩小、最后难以立足的情况下,他们不得已撤离根据地,走上金刚台。金刚台位于金寨县西北部,海拔1584 米,那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气候恶劣。他们就是这样依托金刚台的险要地势,与敌人开展了长期的游击战争。
“妇女排”是一支由妇女干部、原红军医院部分医生护士、红军家属、老弱病残及干部小孩共 40 多人组成的队伍。在敌人不断进入金刚台“清剿”和山上缺衣少粮的情况下,妇女排的同志们坚持斗争,她们吃野菜,嚼草根,穿密林,卧冰霜,机智勇敢地同敌人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仅在她们身上就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英勇事迹。
1935年7月,因叛徒出卖,妇女排遭国民党军队偷袭,政委熊得安(女)和红军女战士吴继春被俘,熊得安被敌人打伤,剪去左耳,惨遭杀害;吴继春在多次受审、拷打中,始终没有暴露真实身份和泄露任何信息,在黑牢里关了5个月后被家人保释;回家后她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再次被捕,并被押赴刑场陪绑,后被担任联保主任的同族叔叔吴典章保释,为免遭再次遇难,后被部队安排到鄂东北道委医院工作。
晏来香,县委书记张泽礼的爱人。在金刚台游击斗争的艰苦岁月里,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她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下山为伤病员和妇女排的战友筹粮,和大家一起渡过一道又一道难关。1936年冬,晏来香和十几个战友在金刚台西猫儿石一带碰到敌人搜山,她把十几位体力不支的女战士隐蔽好以后,自己冲出去,朝着战友们藏身的相反方向奔跑,故意引诱敌人跟着自己追了10余公里。最后在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为了不当俘虏,她毅然跳下悬崖,壮烈牺牲……
金刚台的气候是“六月天穿棉袄,十冬腊月冻死鸡”。1936年冬,金刚台下了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大雪,整座大山被大雪笼罩。因敌人严密封锁,妇女排缺吃少穿,她们当时还是穿着一身破衣服,靠吃草根树皮充饥。有的战士受伤后,没有消炎解毒药水,妇女排的彭玉兰、汪乃琴等医务人员只能在金刚台上找药材,用土办法医治。她们用山茶、草药煮沸后代替消毒水清洗伤口,用南瓜瓤子处理后代替消炎解毒敷料,千方百计地救治护理伤员;许多队员中弹负伤后,她们就用针、兽骨片代替手术刀,取出子弹,用草药治疗伤口,经过她们的精心护理,一个个都伤愈归队。
尽管大雪封山,敌人仍然上金刚台搜山,在一次妇女排被迫转移中,女战士张敏怀抱着刚出生6天的婴儿,因为缺少奶水,孩子饿得直哭。为了不暴露目标,保护其他同志,张敏用乳头紧紧捂住孩子的嘴,孩子窒息而死。敌人走后,张敏搂着孩子冰凉的尸体久久不愿放下,她泣不成声地说:“孩子,不是娘心狠,实在是没办法留住你啊……”同志们都哭了,大家强忍着悲伤将孩子尸体掩埋……这是妇女排中发生的最令人痛心的一件事……
1937年春,在敌人的一次“搜剿”中,妇女排又被冲散,排里唯一的一位60多岁男同志老李,他儿子当红军长征走了,老伴也死了。他和排长袁翠明为寻找史玉清、陈宜清等人,途中被敌人发现,老李为了掩护袁翠明而被捕,敌人严刑拷问妇女排下落,他至死不说,最后被敌人剖开肚子,割了头颅,壮烈牺牲。他牺牲时还高呼“共产党万岁!”在敌人面前表现出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
从1934年到1937年7月,金寨人民就是这样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坚持三年游击战,抗击着数倍于己的敌人,最终成为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部队中强大的一支。但是我们知道,他们为此付出了多么巨大的流血和牺牲啊!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金刚台上的妇女排被编入新四军第四支队,开赴抗战主战场。当年金刚台上的四十多名女战士,最后活下来的仅有八名,她们就是范明、吴继春、史玉清、袁翠明、彭玉兰、方立明、胡开彩、陈发新,她们就是被人们誉为“金刚台上英雄八姐妹”。金刚台满山的足迹和弹迹,记载着妇女排们的英雄业绩,她们的事迹将流芳百世,永不磨灭。2022年10月5号,她们的英雄事迹以《山河映初心之金刚台上妇女排》为名在央视七套播出,我想这是对那些英灵们最好的告慰。
在金寨县,有一个用无数生命和热血凝聚成“10万+”的数字。在革命战争年代,这个不足23万人的金寨县,先后有10万多人参军参战,先后有12支主力红军队伍在金寨建立,这里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村村有烈士、户户有红军、遍地是英雄”,这就是革命年代金寨人民的牺牲和付出,也是他们彪炳史册的功勋。
我还知道那个悲壮而令人痛心的事实,那就是“十万工农十万兵,十万出征千人还。”曾经从金寨浩浩荡荡走出去的十万多人马,到1949年革命胜利的时候,有名有姓活下来的不足千人,准确地说仅有800多人;在“烈士展厅”烈士名录里有记载的有11000多名烈士,而9万多血洒疆场、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成了无名无姓、无影无踪的无名英雄,他们永久地长眠在祖国各地……
我想起了那首非常悲壮的《血染的风采》歌曲,歌词中写道,“也许我告别,将不再起来……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血染的风采,也许我的眼睛再不能睁开……也许我长眠不能起来,你是否相信我化作了山脉?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土壤里有我们付出的爱……”
我觉得这首歌就是为他们而写的,因为我相信,是他们的热血和忠魂化作了大别山山脉。这是一座革命的山,一座英雄的山,一座精神的山,这座山就是他们永恒不朽的丰碑。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金寨时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是的,金寨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巨大牺牲,英雄金寨的信念之火孕育出了对党无比忠诚的红色金寨,百年的红色基因已经在这里代代传承,他们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必将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当走出金寨革命博物馆的时候,我有一种心潮起伏、百感交集的感觉,也涌起一股激情和感奋,我知道那是英雄们给我的勇气和力量。看着那郁郁葱葱、层层叠叠的大别山,我的耳旁隐隐约约响起那首让人百感交集的《映山红》,“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那从心底迸发出期盼亲人归来的迫切心情,伴着忧伤、婉约的曲调始终在我的耳边萦绕,那十万英灵是否都能够回到他们的家乡……
如果传说中杜鹃花是因杜鹃鸟日夜哀鸣咯血而染红的,那么我坚信,金寨的杜鹃岭和太平山上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绝对是金寨十万英雄的鲜血染红的,每一朵鲜红的杜鹃花都代表着他们不朽的英灵;我相信,他们每年都会回来看望他们的家乡和亲人,那就是每当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盛开的时候……(毛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