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融合“农文旅”奏响“振兴曲”——叶集区姚李龙凤村“自留地”农家乐生态旅游山庄侧记

编辑:赵璐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8-12 19:57:35 【字体:

  “一座座山坡紧相连,山下旅游生态园。依山傍水景色美,山上“江淮第一泉”。”这几句顺口溜是人们对姚李镇龙凤村“自留地”农家乐生态旅游山庄的描述与赞美。近年来,“自留地”农家乐生态旅游山庄,依托生态旅游环境优势,打造集农、文、旅为一体的餐饮美食文化、休闲娱乐、旅游文化农家乐山庄。同时,也融合“农文旅”资源优势,为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全域生态宜居人居环境、和乡村振兴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生态农业唱响“丰收歌”

  8月12日上午,秋雨蒙蒙。笔者随同姚李综合文化站的几位工作人员一起,来到龙凤村境内的”自留地“农家乐生态旅游山庄。咯咯咯、嘎嘎嘎一阵嘈杂的鸡鸣鹅叫声不绝于耳。位于餐饮店的右侧,一块几百平米的草地上,一群群白鹅 着 脖子 嘎嘎嘎地叫个不停。几百只红毛绿尾 的本地大公鸡一只只欢蹦乱跳,有的正伸长脖子弓着身子在打鸣。据山庄老板陈关武介绍,喂养本地这些土鸡土鹅牲口,主要是以供应农家乐餐桌食材为主,让游客来了能吃到原汁原味的家乡菜,品尝到 特色 的乡土风味。

  山庄正前方一块写着“生态园”的牌子引人注目,走进生态园里绿树遮阴,飞檐翘阁的凉亭比比皆是,凉亭四周绿树红花垂柳倒映,风景秀丽。举目仰望,依山傍岭的“天下第一泉”五个大字高高耸立。泉水从上至下飞流湍急,颇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壮观。泉下水池,打着旋涡的泉水由“急”变为“缓”,由“动”变为“静”,泉水顺着小溪静静地流向景观塘里。

  为了打造有山有水山水相依的生态环境,山庄共挖掘了150亩的水面作为景观、养鱼,塘边垂柳拂水花草相间,既可以观景又可以养鱼。景观塘里鱼游虾跳,满眼生机。“近年来,我们农家乐山庄喂养的鸡和鹅牲口,都是本地土鸡土鹅,吃起来原汁原味汤鲜肉嫩,以特色的家乡味道迎来送往四面八方的游客。不仅给周边的群众带来了旅游增收脱贫致富的机遇,而且还为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增添色彩”。农家乐老板陈关武乐呵呵地说。

  文旅融合奏响“振兴曲”

  为了让农家乐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创造饮食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推行“红+绿”文化旅游模式,同奏美丽乡村“振兴曲”。山庄还在生态园中心位置兴建了“六安市文联创作基地”、姚李书画协会、姚李美术摄影协会等创作基地。近年来,市区镇三级以此为平台,分别在此召开了文艺创作会和文学爱好者采风、笔会、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群体文化活动,让群众文化占领山庄阵地。眼下,创作室里桌椅摆放整齐,窗明几净,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有序摆放,室内室外墨香四溢。据悉,日前,中国文化进万家有关人员,已与“自留地”山庄取得联系,下一步,将准备在此挂牌,作为省市文化创作基地,逐步提升农家乐山庄的文化层次,便于迎合中国文化进万家活动在基层开展,牵住从国家到基层这条文化活动“主线”架起群众文化交流活动的“连心桥”。

  为了红色旅游文化活动持续开展,当前由于疫情影响,山庄取消了红色研学、开辟红色课堂进行红色教育活动。据了解,前阶段分期分批来自阜阳、霍邱、六安等地的老师学生800余人,来到山庄开辟“苍狼基地训练”、学习研讨本地红色历史、开辟红色课堂教学、军事训练等红色文化活动,让红色文化与绿色旅游有机融合。通过红色研旅活动,学生既增长了对红色历史文化的了解,又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的热情。

  “下一步,我们着手准备基础设施硬件建设,把叶集手工挂面、紫砂泥制作等传统工艺都集中山庄来。农家乐山庄不仅让游客休闲观光娱乐,更重要的是要把它打造成集生态农业、文化活动、红色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阵地,是我们的想打算,也是我们的初衷”。

  (程度厚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