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四千公里跨越 援疆“医”路生花 ——我市3位医生用医者仁心情暖边疆

编辑:杨庆云 来源:皖西日报社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11-12 10:01:38 【字体:

  “那里气候干燥,风沙很大,但瓜果分外香甜;大漠胡杨林连绵成片,焕发勃勃生机……”尽管已圆满完成医疗援疆任务回到六安,但每每说起那片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市3名援疆医生依然充满眷恋。

  去年5月,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我市从市直3家医院选派3名医疗骨干,作为安徽省第5批“组团式”援疆医疗队的队员,去到4000多公里外的新疆和田地区,开展为期1年半的医疗援建工作。有限的时间里,大家用心传承帮带,在让技术扎根的同时,也为当地留下一支撤不走的医疗队。

  和田位于新疆最南端,南倚昆仑山,北临塔克拉玛干沙漠,降水稀少,空气干燥,沙尘暴更是家常便饭。“一天要吃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虽是一句俗语,却是对当地气候环境最真实的写照。

  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初来乍到,弥漫的黄沙天还是给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洗澡后皮肤干痒,嗓子充血干痛,流鼻血、拉肚子、头发大把大把地脱落,还有2个多小时的时差困扰着睡眠。来自市中医院影像科的张斌是队伍中年龄最大的,因为高原反应导致心率加快,吸了氧也未明显见效。困难面前,大家拿出了比平时更多的毅力和体力,用他们的话来说,“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踏实做点事。”

  按照统一调配,张斌被安排在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医生李超和皖卫附院(市二院)神经内科医生任长安则去到和田地区下辖的皮山县人民医院。入疆不久,李超就为一名右肾恶性肿瘤患者成功开展高难度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填补了皮山县此项技术的空白。从术前准备到实施手术,游离、结扎、切断、取出患肾……一气呵成,短短80分钟的时间就顺利切除了病灶。术后隔天患者便已恢复饮食、下床活动,各项指标趋于正常。查房时,患者家属对李超竖起了大拇指,一个劲儿地说着“亚克西”(维吾尔语中“好”的意思)。

  近年来,通过国家援疆项目的帮助和支持,当地医院的硬件设施也慢慢齐全起来,但是在技术力量、医学理念、医疗制度落实等方面仍有着明显的差距。拿影像诊断技术来说,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是当地医疗条件比较好的医院,但初到科室,张斌发现一些年轻的医师会做普通X射线技术及诊断,对CT、MR(核磁共振)的使用及诊断不太精通,就诊患者要想得到精准的诊断,还需要到1000多公里外乌鲁木齐的医院。“如果只是看病,我们走了之后,经验技术也留不下来。只有努力‘传帮带’,才能让更多病人受益。”张斌如是说。

  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全面提升科室业务水平,张斌结合实际提出强化年轻医师及技师的业务学习,在影像诊断上探索开展每日“早读片”,每天早晨坚持带领年轻医师看片读片,辅以每月两次的教学讲座、疑难病例讨论及现场教学,引导年轻医师培养诊断思路,提高鉴别诊断能力。他还带领医院放射二科团队成功申报两项地州级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地区技术空白。

  疾病诊疗,只有诊断准确,才谈得上后续的治疗,这一点,在神经内科系统疾病的诊治上表现的尤为明显。任长安作为神经内科专家,针对皮山县脑血管疾病高发问题,帮助医院成功创建“卒中中心”,并通过改进“绿道”流程、编制卒中宣传手册及展板、开展卒中识别授课等,将脑梗死年溶栓量由10例左右提升至80余例,溶栓并发症明显减少。去年9月,他还带领团队完成皮山县人民医院首例神经系统少见、罕见性感染性疾病周围神经型布氏杆菌病诊治,将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及疑难少见病的诊治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在皮山县人民医院,李超不仅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还借助与全县16家基层乡镇卫生院的“医联体”模式,和基层医院对口合作,围绕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及疾病的预防科普等内容,开展一系列医疗培训和技术转移活动,并充分发挥六安市人民医院资源优势,从皮山县人民医院选派骨干来六安进修学习,促进医疗人才的成长。

  和田地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由于语言的差异,在诊疗过程中虽然也有当地医生帮忙翻译,但有时还是不能准确说出想要表达的意思。为了克服障碍,大家不断找方法,细心了解当地风俗习惯,团结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沟通交流。

  在完成日常医疗工作之余,援疆医生还经常利用节假日到偏远的农村、部队、学校进行义诊和健康宣教。“和田地区下辖的十几个乡镇我们基本上都跑遍了。”张斌告诉记者,“为了赶上义诊,有的村民甚至带上孩子步行数十公里赶来,到了那里你才明白当地群众对医生是多么的期待。”

  援疆工作充实而忙碌,但到了夜深人静,思念萦绕心头,这种感受李超最有体会。直到从皮山回来,只有很少几个人知道,去年冬天,李超的母亲因腰椎骨折住院,家中还有一个正读初三的孩子,所有的担子都落到了同为医生的妻子身上。

  如今,一年半的医疗援建任务已经圆满完成,回到六安,与和田的联系从未中断过,正如张斌在我市援疆医疗队座谈会上表达的,“万里援疆路,一生援疆情”,从大别山革命老区到祖国的西北边陲,跨越4000多公里云和月,六安援疆医生用专业和坚守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也收获了不一样的人生感悟。(记者 李珊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