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高山流水蕴“诗史” —《朱蕴山诗文选》出版座谈会侧记

编辑:杨庆云 来源:皖西日报社 发布时间:2024-09-05 10:30:08 【字体:



  记者 田凯平 摄

  


记者 田凯平 摄

  


  


  朱蕴山先生是我市金安区人,早在1908年参加同盟会时,就参与办《安徽通信公报》,是老报人。1917年参加在六安创办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并任文牍兼修身教员。朱蕴山先生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同盟会会员、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革命的坚强战士和进步的政治活动家,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卓越领导人和主要创始人,为我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后,曾任第一届、二届、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届、三届、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兼组织部部长,第五届中央主席。

  朱蕴山先生不仅是坚定的革命者、进步的政治活动家,而且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之余,创作了千余首诗词,今结集出版,供读者鉴赏。

  信仰照进诗心,诗心折射佳什。“南北东西一野鸥,虚名虚利不虚求。愿将一片丹心火,化作人间老马牛。”朱蕴老的诗篇是革命老人精神的结晶,恰似大别山的山泉一样汩汩长流,滋养着每一个善良而正直的苍生。诗曰:

  忠魂一缕出山沟,化作人间老马牛。

  沧海横流方本色,终生报国誉神州。

  嵩嶚崖上根苗正,武汉城头义士猷。

  辅弼中山践民主,推翻军阀顺潮流。

  三农播种眼光远,两狱坐穿骨气留。

  国共同征驰骏骥,南昌起义亮吴钩。

  倾心抗日军门客,动委回乡民众头。

  反蒋山城联左派,举旗香港效飞鸥。

  功成建国城楼立,业庆平生夙愿酬。

  坦荡为官唯朴素,辛勤学习更无求。

  南山耸立青松翠,丰乐欢歌仁义侯。

  这是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袁孝友在《朱蕴山诗文选》赏鉴文中对朱蕴山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有感而发;

  朱蕴山先生是皖西学院的前身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的创办人之一,因此也是皖西学院历史上的先驱者,皖西学院非常重视朱蕴山先生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立下的开创之功,也非常重视其崇高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其文学作品的教学和研究。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特别是中青年专家学者投入到这项功德无量的文化工程中去。

  这是皖西学院教授、文学博士马启俊在深度分析《朱蕴山诗文选》内涵时更加倾情朱蕴山先生对于皖西学院的特殊意义。

  《朱蕴山诗文选》的出版发行,充分证明家乡的父老乡亲对爷爷的深切缅怀之情。不仅丰富了安徽史料典藏的艺术宝库,也为深入宣传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对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素质培养和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这是朱蕴山长孙朱德存满怀思念、激动的话语……

  朱蕴山先生是六安这片红色土地上走出去的民革主要创始人和卓越领导人,作为民革地方组织,民革六安市委会认真践行朱蕴山先生坚定不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不渝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初心,把学习、研究、传承、弘扬朱蕴山先生的精神作为思想建设的必修课。

  这是民革六安市委会副主委王瑞简明回顾我市民革组织在朱蕴山先生纪念馆建设和开展系列文博活动时的坚定表态……

  《朱蕴山诗文选》不仅仅丰富了朱蕴山人物事迹研究物料,也充实了我市统战理论研究史料,对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朱蕴山先生思想品质、革命精神,丰富六安统战人物故事、统战历史以及深化相关理论研究等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这是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陈传忠出席座谈会时,侃侃而谈,表达对朱蕴山先生的无限敬仰,对有关部门和社会人士为做好朱蕴山先生纪念工作付出辛勤劳动汗水表示深深的感谢……

  8月28日,由六安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编辑的《朱蕴山诗文选》出版座谈会在皖西日报社如期召开,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喻廷江,原市人大副主任曹承芳、吴之信,市政协胡梦彪等市级老同志、朱蕴山亲属、专家学者、市作家协会、市诗词楹联学会、市广电台、市老新协近50人出席、参加座谈。

  市老新协会员、六安文化名人丛书主编徐元华,受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和六安文化名人丛书编委会的委托,简要汇报《朱蕴山诗文选》征稿、编辑、出版情况。

  本书的内容分为诗词、文章和附录三个部分,收有朱蕴山先生333首诗词、14篇文章,还附有15篇他人回忆和纪念朱蕴山先生的文章各类的作品,以发表时间顺序编排。

  徐元华介绍说,朱蕴山先生是国家领导人,他的著作要作“重大选题”项目上报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待批,今年五月获批,并办理出版手续。《朱蕴山诗文选》从编辑到出版面世历经四年,值得欣慰。

  我们在搜集朱蕴山先生诗作、文稿和编辑工作中得到朱蕴山先生后人、省委统战部、市委统战部、民革六安市委员会同志的支持、帮助,参考了团结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等出版的有关朱蕴山先生的书籍,在此一并致谢。我们要特别感谢原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原民革安徽省委会主委、原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夏涛先生应邀欣然命笔为本书作序。

  文学博士、皖西文化研究所所长马启俊,作为在皖西学院工作、生活了38年的资深教授,做了专业发言。

  他评介说:朱蕴山先生的一生为追求革命真理,上下求索,南北奔波,呕心沥血,矢志不渝,在近百年的生命历程中,写下了厚重的波澜壮阔的奋斗篇章。与很多革命家不同的是,朱蕴山先生在无比繁忙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工作的间隙,还执笔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文章,记录了近现代史不同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其纪事诗词堪称“诗史”。

  马启俊教授特别提出,朱蕴山先生是皖西学院的前身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的创办人之一,因此也是皖西学院历史上的先驱者,皖西学院南大门内的蕴山广场正是以朱蕴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朱蕴山诗文选》的出版,对于皖西学院人来说,更是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本书的出版,也凝聚了皖西学院马育良教授、程东峰教授和以皖西学院为家、与皖西学院朝夕相伴的鲍劲夫先生、徐元华先生的心血。

  皖西学院非常重视朱蕴山先生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立下的开创之功,也非常重视其崇高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其文学作品的教学和研究。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依托自身学科专业优势,积极组织师生开展朱蕴山诗词作品的相关教学和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如在课堂上和教材里向学生进行专题介绍;崔玲副教授主持了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基于腐败“零容忍”背景下朱蕴山诗词廉洁思想及其德育转化研究》,发表了《新时代腐败“零容忍”视角下的中国砥廉诗刍议》等论文;王德兵博士在指导学生写作朱蕴山诗词研究方面的毕业论文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发表了《朱蕴山革命诗词的历史价值》、《朱蕴山革命诗词创作的艺术审美》、《朱蕴山革命诗词的人民性》等学术论文。在我主持的安徽省教育厅“大别山革命文学研究”的预期研究成果中,就有一本《大别山著名革命活动家朱蕴山诗词研究》。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特别是中青年专家学者投入到这项功德无量的文化工程中去。

  安徽省文化馆原副馆长、副研究馆员,朱蕴山长孙朱德存激动地表示:我能够有机会与诸位一起分享爷爷的文学成就,共同见证这个非常特别的时刻,倍感荣幸。爷爷的作品既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现代意识的敏锐洞察。他以诗笔勾勒山川,以文笔描绘人生,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展现了对于国家、对于民族、对于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家国情怀的见解。《朱蕴山诗文选》的出版发行,不仅是对爷爷文学成就的集中展示与高度评价,也是对我们这个时代文化自信的有力诠释。

  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袁孝友动情地说,接到皖西文化名人丛书编委会让我写《朱蕴山诗文选》读后感,足足花费半月时间,不仅仅查阅朱蕴山先生生平、革命的一生,而且通读全书诗文,激情澎湃,写下近万字的评读文章。他感慨,朱蕴山先生有很深厚的国学功底,对诗词创作和文章写作有自己的理解和追求,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其诗词既有记录实事、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风格,也有抒发内心情感、追求崇高理想、向往美好世界的浪漫主义风格。其古典诗词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深沉,善于化用典故,注重诗词格律,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民革六安市委会副主委王瑞记忆犹新:2013年7月,市委会成功承办民革中央主办的“朱蕴山生平事迹研讨会暨民革前辈纪念场馆联谊会第二次年会”,朱蕴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在家乡被更多人知晓。会议期间,朱蕴山纪念馆在金安区东河口镇开馆。开馆以来,接待26个省份各级民革组织的党员和社会各界人士逾14万人次参访,纪念馆成为宣传推介六安的一个重要平台。2017年,市委会编撰的《不忘合作初心——六安民革六十六年记》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参与民革中央编辑的《朱蕴山与六安纪念馆》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市委会还将六安民革党员的研究论文和纪念文章编印成《永远的怀念——纪念朱蕴山先生文集》,被安徽省档案馆、六安市档案馆收藏。

  近年来,市委会密切与省内外兄弟民革组织、皖西学院和朱蕴山先生后人的联系,每年确定研究课题,朱蕴山先生生平事迹研究工作实现常态化,党员的多篇理论研究文章获《团结》杂志、《团结报》刊载,市委会获“民革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荣誉。今年6月,市委会承办团结报社和民革安徽省委会主办、以学习传承朱蕴山等民革前辈精神的“团结读书会”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进一步扩大了朱蕴山先生在省内外的影响。

  先生的诗文深深表达出忧国忧民的志士之情、患难与共的战友之情、割舍不断的乡亲之情。《朱蕴山诗文选》必将成为宣传六安红色历史的一张名片,民革六安市委会将把诵读先生的诗文作为党员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凝心铸魂、团结奋进,为六安全面深化改革开辟老区高质量发展新路贡献民革力量。

  原市人大副主任吴之信深情地款款道出亲身经历:盛世修史。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各地纷纷组建革命斗争史编写办公室,我有幸抽调到六安县革命斗争史编写办,分工担任第一部分的编写工作。鲍劲夫、刘明山、朱进权分别担任第二、三、四部分的编写工作。这使我有幸接触到朱蕴山同志早期革命活动的资料,无论在六安、在安徽、在全国,都留下了他的革命足迹。

  吴之信回顾往事,历历在目:1980年6月,受组织指派,我和朱进权、刘明山同志一起,来到北京长安街石碑胡同27号拜访朱蕴山同志。朱老的儿子朱世同在他家门口迎接我们,把我们当作家乡来的亲人,让我们感动。我们看到,这处典型的北京四合大院,是一座清代建筑,曾经历过历史的沧桑。

  朱蕴山先生在会客厅等候我们。他是一位身材瘦小、眼睛有神的长者,慈祥地笑着与我握手,并试图站起来,我们赶快请老人家坐下。显然,他对家乡有着十分深的感情。他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在向我们回忆历史时,就像一位长者对下辈的谆谆教诲。他谈到中国革命、安徽革命、六安革命斗争史时,时而欠起身子,时而抬起干瘦的手臂向空中挥动,好像要表达砸烂旧世界、建设新中国的决心。他谈到晋谒孙中山先生,谈到与陈独秀的交往又非常自信。他说:“陈独秀是我们安徽人啦。”当谈到许继慎时,他骄傲地说:“许继慎是我们六安人,是我的学生,是红一军军长!”当谈到张国焘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为排除异己,残酷杀害许继慎等一大批党和军队领导人、指挥员时,朱蕴山先生攥紧拳头、咬牙切齿!当谈到他与徐锡麟被捕后,押赴刑场陪斩时,他都非常淡定。因为他为了革命,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朱世同适时插话,好让他父亲休息一会。我们记录着、感动着,实在不忍心多问。在朱世同的提示下,老人起身,由朱世同搀扶着,移步到书桌前坐下,用早已准备好的笔墨纸砚,为我们书写了《喜见老友桂月峰》那首诗。我们看着他用颤抖的手,一笔一划地写着,他那是用自己的心血在书写啊。当时,我的眼眶里噙着泪水,无法表达对这位革命前辈的崇敬之情。我们带回了朱蕴山先生的墨宝,交给办公室,并在六安县文化馆展览过。

  编辑出版《朱蕴山诗文选》,将对弘扬朱蕴山革命斗争精神,教育、鼓舞后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不懈奋斗,起着重要作用。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陈传忠,代表中共六安市委对《朱蕴山诗文选》的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朱蕴山先生是安徽统战人物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公认的“团结老人”。漫长革命生涯中,他始终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积极投身统战事业。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支持者;他是抗日民主阵营的广泛团结者;他是多党合作事业的衷心拥护者。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5周年。朱蕴山先生身上闪耀着的坚贞忠诚的政治品格、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革命精神、高尚无私的道德品质、胸怀大局的团结精神永远滋养、激励着皖西儿女。

  陈传忠表示,我们将继续以朱蕴山先生事迹研究为抓手,继续深化六安统战文化、历史和理论研究,加强有形化、可感知的统战文化载体建设,讲好老一辈革命家统战文化实践的创新思维、精彩故事和家国情怀,教育引导广大统一战线成员,不断从革命前辈身上汲取奋进力量,助力六安统战事业再上新台阶。

  朱蕴山先生的诗文记录了他丰富曲折的人生阅历、遍布大半个中国的奋斗足迹、与国共两党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结识交往、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是他从投身反满运动、辛亥革命、反北洋军阀斗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漫长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和艺术反映。《朱蕴山诗文选》的出版,是六安区域文化的盛事,让我们一起拜读,汲取精神力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继续努力奋斗!记者 徐缓(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