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从“两库”建设报道浅谈淠史杭精神的源头

编辑:宋明俊 来源:六安新闻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08-15 10:15:53 【字体:

  淠史杭工程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的灌区工程,不仅是一项宏大的水利工程,更孕育了“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牺牲奉献、科学求实”的淠史杭精神。而在淠史杭工程之前建设的佛子岭、梅山等皖西大别山水库群,不但是淠史杭工程的水源源头,更为淠史杭工程建设“打了样”、作出了示范,还是淠史杭精神的源头所在。

  20世纪50年代中期,佛子岭、梅山两座水库建设时,《安徽日报》著名记者项有彬先生,曾长住施工现场,采写了大批新闻报道,很多发表在《安徽日报》上。这些报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两大水库建设的火热场景,热情讴歌了党的坚强领导、工程建设者们的顽强拼搏、老区群众的牺牲奉献。从报道中可以充分感悟到,“两库”建设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但是革命时期大别山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建设年代淠史杭精神的重要源头。

  “两库”建设留下了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佛子岭、梅山水库是中国史无前例的大型水利工程,虽然有苏联等专家指导,但主要依靠的是自身力量。《我国第一座连拱坝的诞生》(载于1953年6月1日《安徽日报》),对佛子岭水库的设计情况作了记载。佛子岭大坝,当初确定了五种坝型,经反复论证,最终确定采用连拱坝。但连拱坝当时只有美国做过,新中国既无图纸可供借鉴,又无施工经验。但是,人民群众坚信困难是可以战胜的。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批大学毕业不久的青年人,坚持自力更生,一边学习,一边研究,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不长时间内,绘出220多幅草图,圆满完成了工程设计任务。正如报道指出的:佛子岭水库连拱坝设计工作的胜利,使我们看到,在建设中我们有着坚强的力量和无穷的智慧,任何自卑和保守的思想,都是没有道理的。

  “两库”建设留下了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通读项有彬先生关于佛子岭、梅山“两库”建设的新闻报道,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工程建设者们迎难而上、战天斗地的拼搏精神和豪迈情怀。《大别山里的一支钻探队》(载于1953年1月14日《安徽日报》)报道的水利部钻探总队第二分队,在开展梅山水库地质钻探时,天气严寒,风雪交加,摸着钻杆好似冰棍,湿手放到闸把上,就会粘下一层皮。有人劝他们烤一烤火再干。钻探队员回答说,火越烤越冷,紧张工作后,从内心发出的热量才是最温暖的。寒冬腊月,钻探队员们站在刺骨的河水里,一干就是半天,上岸后腿脚冻得完全失去知觉。为了在短时间内摸清坝址岩石情况,他们开展劳动竞赛。竞赛中,老工人刘文彬创造了“边拆边运,边运边装”的流水作业法,一万多斤的钻机迁移时间从9小时减少到3小时,八天内完成了钻探十个新孔的任务。《梅山水库职工冒雪施工》(载于1954年12月30日《安徽日报》),描绘了梅山水库的建设者们,在大雪纷飞的工地上紧张施工的场景。三号排水站围墙破损,工人们连衣服都顾不上脱,便跳到冰冷的水中堵缺口。清理卵石的工人们,头发、胡子上都结满了冰碴,仍旧忙个不停。类似报道很多,无不体现了建设者们顽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也充分昭示老区人民,好日子等不来、盼不来,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干出来。

  “两库”建设留下了科学求实的探索精神。佛子岭、梅山水库上马之时,“一穷二白”,特别是技术基础十分薄弱。工程建设者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通过开展“开窍门”等活动,人人心里有团火,个个都在想办法,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施工难关,发明创造、改进工艺、提高效率、增产节约的场景比比皆是。《先进工作法的故事》(载于1953年1月29日《安徽日报》),报道了刚从部队转业的军工胡业盛,听说苏联有一种先进的“多刀多刃快速切削法”。他到处查资料,精心做实验,终于取得成功,使切割效率提高了一倍。后来,他和工友们又进行改进,使得效率又提高了一倍。此外,《佛子岭水库浇灌混凝土效率提高》《节约的办法是动脑筋想出来的》《混凝土实验室的成长》等,都热情赞扬了这种科学求实的探索精神。

  “两库”建设留下了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佛子岭、梅山等大别山水库群的建设,淹没了金寨、霍山等县区30万亩耕地,搬迁了30万户移民,老区人民在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牺牲之后,又一次作出巨大牺牲。项有彬先生在报道中,热情讴歌了老区人民的牺牲奉献精神,对老区人民继革命战争年代之后,再一次舍小家、为国家表达了由衷敬意。如《水库给我们带来了好庄稼》(载于1955年12月6日《安徽日报》)等报道,都对老区人民再一次牺牲奉献的精神表达了深深钦佩之情。

  水流万里有其源,树高千尺有其根。大别山精神、淠史杭精神一脉相承,新时代,我们宣传和弘扬淠史杭精神,就是要不忘我们在革命和建设年代走过的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抓好思想大解放、环境大优化、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任务大落实,奋力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六安篇章。 (梁远启 作者系中共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金寨县档案馆馆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