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俗,唤醒春节仪式感
编者按:中华民族的节日,往往有着“土生土长”的亲切与悠远。多少年来,皖西地区特别是农村仍保留着传统的新年习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带着泥土味的春节民俗在时代的变迁中,在科技与创意的影响下,虽日益焕发新气象,然而那些年俗蕴含的温暖与力量却愈发厚重。
打豆腐、吃年糕、看花灯、舞狮子、剪窗花、闹元宵,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一直留存着这些关于年的民俗场景。在皖西不少农村地区,合家团聚、围炉话家常的美好时光,会一直延续到元宵节。过年,作为一年之中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被赋予了很多重要的意义:团聚、欢乐、祝福、祈愿……而承载这些美好名词的,是传承了千百年的民俗文化。
舌尖上的年味
“年前磨豆腐,来年更幸福”。在我市的不少农村,至今仍有打年豆腐的习俗。打年豆腐不仅是一道风趣年味,在岁月的“酝酿”中更沉淀成一种传统文化,它给人们带来口福,更可贵的是它留存着年的味道和美好。
春节前夕,裕安区苏埠镇苏南村豆腐一条街,凌晨五点的豆腐坊里,李大叔和爱人开始了豆制品的制作。这是一家有着三十多年“老字号”的豆腐坊,越到年节,生意越忙。
“豆腐谐音福,有福的意思。在我们这每年过年,豆腐是年夜饭中不可或缺的一道菜品,”李大叔一边磨豆子,一边和记者介绍,豆浆第一遍要打细一点,浓度高豆腐才好吃;点豆腐要掌握火候,点老了豆腐就发涩,点嫩了木板压不住容易坏……经过磨豆子、打豆浆、烧火、点卤、切工等一道道程序,一块块方方正正、白嫩可人的豆腐就做成了。
“我们家的年夜饭每年都有一道青菜炒豆腐,我奶奶说,青菜豆腐保平安,过年吃豆腐,一年四季会平平安安。”80后的李磊,在老一辈的话题接力中,对豆腐这道美食也有了一种情怀,并跟着李大叔学起了豆腐制作工艺,这两年逢过年,他和爱人都提前准备好黄豆、研磨机等工具,在腊月二十五六的时候,制作家常豆腐以备年用。“那种过程有点辛苦,但却是年的味道,大人小孩一起忙活的感觉非常欢乐和愉快!”李磊说。
在金寨县花石乡等农村,至今还有过年打年糕的习俗。年糕,是中国的传统美食,历史悠久,早在汉代杨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于魏晋南北朝时盛行。到明清时期,年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吃。多少年来,过年吃年糕,成为人们憧憬美好生活的一种年俗文化。
“小时候,寒冬腊月是做年糕的时光,也是村里最热闹的几天。”从花石乡走出去的白领丽人宋女士至今记得小时候家里打年糕的场景,也是她记忆中最幸福的时光。现如今,村子里集体“打年糕”的场景不复存在,年糕生产已经变得机械化,但是,每年快过年的时候,宋女士都会叫人代加工年糕,成了她这么多年不变的习惯。
“吃着年糕,寓意年年高!”宋女士表示,自己一直以这样的喜悦开启一年的幸福与美满,相信这种仪式感也会在很多人群中延续。
民间文艺的熏陶
2月13日,金寨县花石乡花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剪纸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加深孩子们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认知和感受,抒发心中幸福和喜悦之情。
“我要剪个小老虎送给爷爷奶奶,剪只红灯笼送给弟弟妹妹。”活动现场,孩子们沉浸在剪纸的快乐中,他们有的剪出囍、福等字样,有的剪出灯笼、鞭炮,还有的剪出小老虎、年年有鱼……窗花完成后,孩子们踊跃展示自己作品,脸上洋溢着天真无邪的笑容。
在这次剪窗花的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了解到元宵节的习俗,感受到浓浓的年味,也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文化自信,在薪火相传中不断培育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据悉,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近年来金寨县花石乡常态化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传统民俗展示、经典名篇诵读、爱国歌曲传唱等多形式的主题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
“看,这就是一只福虎!”今年是农历虎年,虎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驱邪、吉祥之意。过年期间,皖西博物馆特邀翁墩剪纸市级非遗传承人蔡敏老师来馆授课,教大家亲手剪一只“福虎”,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金安区翁墩乡,行走乡间,农户门庭窗户上的剪纸雕花,看上去格外喜庆祥和。翁墩剪纸取材广泛,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能成为素材,风格独特,古朴、浑厚、写意、粗犷,蜚声省内外,于2017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凭着一双灵巧的手,翁墩人民把生活剪裁得千姿百态、生动活泼、有情有趣而富有诗意。近年来,为了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的剪纸大师、传承人通过走进课堂手把手教学,让这些民间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
龙腾狮跃闹新春
民间文艺庆新春。正月初四立春,在叶集区姚李镇,一场大型旱船表演吸引着群众的眼球。为了让全镇人民过一个欢乐喜庆的新春佳节,姚李镇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开展到街头、公园、社区、农村,组织“春节七天乐、文化进乡村”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深入挖掘民间乡土人才,请来民间老艺人参加传统的民俗活动。该镇关山村年逾七旬的民间老艺人施亚甫,每到春节,都积极参与乡间旱船表演,并担任旱船队主角“篙拐子”。
在裕安区江家店镇,精彩的舞狮活动将年的氛围烘托得更加浓烈。舞狮是中华优秀传统民俗,被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营造节日氛围,在新春佳节传递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江家店镇文化站连日来邀请裕丰艺术团为沿街的商户、住户送上精彩的舞狮表演。
“感觉很有过年的味道,舞狮子是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这类活动希望能够多多举办……”伴随着喜庆热闹的鼓声,舞狮队伍走街串巷给居民“大拜年”,栩栩如生的狮子神气十足地出现在人们面前,踩着鼓点,时而摇头摆尾,时而腾身跳跃,赢得满堂喝彩。
年,是希望的起点。纷繁多样的年俗活动,承载着人们对于和谐美满的向往,饱含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年俗样式,让我们的年味越来越浓,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越来越强。(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谢菊莲 袁 洁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