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光慈
蒋光慈(1901-1931),金寨县白塔畈人。1917年进入芜湖省立第五中学学习。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曾担任芜湖学生联合会副会长。1920年来到上海,进入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俄语。1921年初夏,经党组织安排,和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韦素园等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2年由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共党员。
在留学期间,蒋光慈结识了瞿秋白,两人朝夕相处。由于在政治见解上有很多共同点,又都酷爱文学,二人成了亲密朋友。1924年7月,蒋光慈回国,经瞿秋白介绍,在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任教。期间,蒋光慈发表《无产阶级革命与文学》《现在中国的文学界》等一系列文章,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张,初步阐明了革命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作用等。蒋光慈还与沈泽民等组织春雷文学社,并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开办《文学专号》,坚持革命文学的创作活动。
1925年1月,蒋光慈的第一部诗集《新梦》由上海书店出版,收录他在莫斯科创作及翻译的42首诗,诗歌以火一样的热情歌颂十月革命胜利和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表达了热爱社会主义、追求革命理想的情怀,呼唤祖国工农大众沿着苏联人的道路起来斗争。《新梦》出版之际,正值党领导的工农运动在全国迅猛发展之际,所以作品反映的时代精神,传播的革命思想,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共鸣。
1926年1月,蒋光慈第一部自传体中篇小说《少年漂泊者》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极大地影响了当时进步青年的政治取向。陶铸、胡耀邦、习仲勋等在回忆录中都曾写道,他们就是怀揣着《少年漂泊者》投身革命的,书中主人公的命运和不屈的奋斗精神给他们极大的震撼,鼓舞、坚定了他们的革命意志。小说出版后,7年中再版15次。
1927年1月,蒋光慈出版诗集《哀中国》、短篇小说集《鸭绿江上》,都是由瞿秋白校阅修改的。4月,发表反映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中篇报告文学《短裤党》,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最初成果之一。此后的两三年里,他带病完成长篇小说《咆哮了的土地》,反映1927年大革命前后农村尖锐的阶级斗争,是作者最成熟的一部作品。
1928年,蒋光慈与孟超、钱杏邨等人成立革命文学团体太阳社,太阳社的成员全部是共产党员,蒋光慈任党小组长。主编《太阳月刊》,在创刊号上发表《现代中国文学与社会生活》《关于革命文学》等重要文章,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929年12月,蒋光慈与鲁迅、柔石、夏衍、洪灵菲等12人组成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筹备小组,同时太阳社自动解散,该社成员全部加入左联。次年3月2日,左联成立大会在上海召开,蒋光慈当选为候补常委,负责主编机关刊物《拓荒者》月刊。
1931年8月,蒋光慈在上海因病逝世。时年30岁。
蒋光慈作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与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作家的名字一起永载革命文学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