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六安三农与中国革命小组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1-03-16 08:55:52 【字体:

  1918年,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简称六安三农)在六安成立,它为皖西革命事业培育了很多优秀的党和红军领导人,有“皖西革命摇篮”之美誉。1920年初,在六安三农组建的中国革命小组,是安徽最早的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组织。

  一、六安三农的成立

  新文化运动以后,朱蕴山等一批有新思想的仁人志士,希望从教育入手,改变落后的社会面貌。1918年朱蕴山回到六安后,筹集5000元的办学经费,以赓阳书院为校址创办了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该校在1919年春正式开学,是一所4年制的中等专业学校。三农教师都是当时有影响力的进步人士,创建人朱蕴山任文牍兼修身课教员,校长沈子修曾在安徽公学任教,学监桂月峰是留学日本的同盟会成员,六安三农从办学伊始就成为安徽省著名的新型学校。六安三农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实行的是民主办学制度,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校内一切大事均由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决定。在学习上,六安三农主张学以致用,开设了农、林、蚕等学科,注重传播新思想,取消尊孔读经,不学文言文,教授白话文。在生活上,提倡人人平等,鼓励师生外出不坐轿子。在当时的安徽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变革新风。

  二、中国革命小组的成立

  1920年初,朱蕴山、桂月峰和学生会主席翟其善在六安三农组建了中国革命小组,这个小组是安徽最早的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组织。从1920年开始,六安三农进步师生不断学习从外地获得马克思主义书籍和《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在校内广为传播。1921年以后,进步教师钱杏邨(又名阿英)来六安三农教授国文,在课堂上宣讲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讲解列宁、高尔基、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的作品。六安三农对外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在城内开办了夜校,招收贫苦工人、知识分子,宣传革命思想。

  三、推动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

  随着马克思主义迅速广泛传播,六安地区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1921年6月,安徽省军务帮办马联甲镇压安庆学生的六二惨案发生后,六安三农师生化悲痛为力量,成立了六二惨案后援会,派出代表与安庆学生并肩作战,最终迫使反动当局增加教育经费,抚恤被害学生家长。1921年7月,安徽省各界人士反对省三届议员贿选,六安三农学生组织选举监视团,揭露了贿选丑闻,一时间社会舆论哗然,迫使省长许世英宣布选举无效。时任六安县知事的骆通反对民主,草菅人命,钱杏邨亲自起草了《驱骆宣言》,并印成传单广为散发,六安三农学生联合了以许继慎、胡苏明等为主干的旅外同学会,与黄烟工人、抬杠工人一起发起驱骆运动,赶走了骆通。

  六安三农前后历经7年时间,培养了王逸常、桂伯炎、刘淠西、陈绍禹等一大批爱国青年和革命志士,成为六安革命的摇篮。六安三农于1926年在军阀混战中被关闭停办。

  (来源市委史志室编辑《红六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