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时评>详细内容

修慎独之心 养自律之行

编辑:高方勇 来源:六安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5-10 09:52:27 【字体:

  慎独,是一种情操、一种修养、一种自律、一种坦荡。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遵循道德规范的行为。慎独作为自我修身的方法,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对于今天的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于对“慎独”的理解,人们往往会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认为只要做好“人前”事,把“面儿”上的工作做好,就万事大吉了;二是认为高学历或者高位置的人,就一定会有好的自律。其实,这都是片面的。无论做什么,拥有一个好的情操、好的修养都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要做好“人前”的行为,更要有“人后”的自律。

  要做到慎独是“难”的,难在于它不在人们视野范围内,脱离了传统意义上所说的“明面儿上”的事,与人本身所具备的道德品质密切相关。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成为名副其实的“两面人”;还有一些人,在人前做得非常出色,但私下里、在脱离组织监督的时候,就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的言行,做得不够好或者干脆违背了自己的职业道德。

  做到慎独也是“易”的,易在于不要求去刻意做什么,你只要“走的正,行得端”,只要时刻坚守自己的自律与坦荡,不需如何去掩饰。如果一个人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表里如一”,那么,良好行为习惯也就慢慢形成了,就没有“人前”和“人后”、“明面”与“暗地”之分了,当“慎独”成为一种无须提醒的自然而然时,它还会难吗?

  然而,看似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有些人却很难做到。古往今来,很多德高望重者,对慎独都是非常重视的,清末一代大儒曾国藩在自己的品格修为上,就把“慎独”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也曾经在他的著作中明确提出了“慎独”的宝贵。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来的文人墨客,在对慎独的描绘上都不吝笔墨,这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慎独”在人们心中的位置,自古而来就不曾有过间断。

  修慎独之心,方能养自律之行。自律的关键要恪守一个“严”字,当自觉从严、处处从严、始终从严。“欲修其身者,必先正其心”,自律是一种克制,是一种反省,它更是一种气度、一种超越。只有严以律己、勇于自省、反躬自问,时刻提醒自己、警示自己,才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知道哪些事能干,哪些事不能干,进而加强自我约束,增强自控能力,做到意志坚定,经得住诱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纵观廉洁失守行为的发生,大多数的权钱交易、以权谋私都发生在八小时之外,或在违纪违法人自认为四下无人、脱离了监督时进行的。所以,在廉政建设中强调慎独,多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时刻警示党员干部要提高警惕、慎独慎微,切实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对于每一位党员干部而言,要时刻对照党规党纪、法律法规,检视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心中高悬法律明镜、手中紧握党规戒尺,以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为官,老老实实做事。同时,要自觉学习充电,多读经典,多读史书,学思结合,不断增强自己的理论修养。要经常揽镜自照,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在严格自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让“慎独”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走进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物质的进步已今非昔比,越是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水平越是提高,文明越是进步,就越应该沉下心来,认真思考做人的根本和肩负的使命,在砥砺前行的道路上,不妨回头审视一番,看一看慎独做到了多少,自律具备了几分。(陈孝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