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需要“动真格”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调研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的,基层干部是接待调研的“主力军”,同样也是开展调研的“主力军”,因此基层干部要树立正确的“调研观”,“揭短亮丑”暴露问题,“下沉一线”发现问题,“一盯到底”解决问题,真正让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锦囊妙计。
“关掉美颜”接待调研,敢于揭短亮丑。基层干部要深刻意识到大兴调查研究要为时代把脉问诊,通过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而有些地方迎接上级调研“如临大敌”,担心工作出纰漏、被问责,精心准备工作汇报,只报“喜”,不报“忧”,妄图以“笔功”来替代“成功”,用开了“美颜”的工作台账掩盖真实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让调研失真变味。脓包不挑破,必将养痈遗患;讳疾而忌医,难免病入膏肓。基层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面对上级调研,要做到不听浮术、不兴伪事,把调查研究作为查摆问题、纠正错误、化解矛盾的重要抓手,对于工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要敢于摆在台面上评一评、说一说,拿出“正本清源”的决心,通过暴露问题,面对问题,帮助上级找到政策执行的堵点、干事创业的“痛点”,让调查研究真正成为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利器。
“下沉一线”开展调研,掌握一手材料。“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很多乡镇干部会觉得自己已经是最基层,只把自己当成被调研的对象,对于村社工作的数据收集、情况反馈只停留在微信群、QQ群里,整天伏案苦读,闭门造车,只有“笔杆子”,没有“泥腿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坚持实际导向、问题导向,走出办公室,通过走进村、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掀开文字和数据的外衣,要把群众当老师,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访实情,问一问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切身有感的关键小事,学会在“逆耳言”“牢骚话”中听出“弦外之音”,把群众所想所急所盼发现出来,把制约基层发展的症结性问题挖掘出来,把基层首创的经验总结出来,为理性判断、科学决策奠定基础。
“一盯到底”解决问题,力求常态长效。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的根本价值在于解决问题。基层问题的解决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项需要反复走访、长期关注的工作,不能只是用蜻蜓点水的方式,应付了事,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要拿出钉钉子的精神,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建立常态化的整改跟进机制,从严推动整改落实,不折不扣把问题彻底销号清零。同时要做好调研的成果运用、巩固、转化,对问题解决情况深入细致的分析、研判,防止顽固问题“死灰复燃”,对于具备完善改革条件的调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谋划和政策措施,使调查研究中产生的新认识成为指导解决问题的再实践,达到“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的效果,切实将调查研究变成推动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力量源泉。(汤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