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可撼动的信心和定力 共同抵御疫情“严冬”
冬日来临,气温骤降,我国本土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复杂,波及范围广、传播链条多,部分地区扩散速度快,疫情防控工作面临着重大考验。与此同时,疫情之下的舆论风向似乎也发生了一些转变。
三年来,反复的疫情始终在考验着群众的耐心。有人失去了经济来源,负担着越来越高的生活成本,有人顶着房贷与车贷的压力,在艰难之中喘息,也有人在异地遇到封控,防备不及,加之部分地区随意扩大封控范围、兰州核子华曦实验室将核酸结果录入错误等事件的影响,群众的情绪发泄便愈发地在网络上显现出来。
当我们面对各种不同的声音时,应该予以理解。疫情反复而不休,每个人的生活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他们的焦虑、不满、抱怨,对防控政策的不理解,都是正常的,将网络作为情绪宣泄的出口,也无可厚非。此外,还要予以正视,这也是在为疫情防控工作亮起“警示灯”,提醒我们去思考,有些防控措施是否切真落实,有些工作举措是否发挥有力,下一步工作怎样才能够更加顺应人心。同时要予以警惕,在这些声音之中,不乏别有用心之人,煽动并放大群众的负面情绪,乱带节奏,混淆视听,或借机造谣传谣,恶意抹黑,以期达到制造动乱的目的。
不可否认的是,疫情防控是一场长久的阻击战,不可“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所有人坚定信心,团结凝聚。三年前的武汉,国家一声召唤,医务人员逆向而行,社会各界齐心应对,广大群众配合有力,打出了一场抗击疫情的“漂亮仗”。三年后的今天,国家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未曾缺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出发点未曾改变,与疫情抗争到底的目标未曾动摇,大多数群众支持的力量也未曾消弥,政策举措在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新二十条又是一针“强心剂”,现在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应该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一味地揣测与怀疑、抱怨与抨击并不能够让我们更顺利地通向抗疫成功的征途,反而会搞散民心,让是非之人有了可乘之机。
所以,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情绪所捆绑,不被互联网上的戾气所笼罩,不极端,不轻信,不做制造焦虑与恐慌的“键盘侠”,也不要成为那些“恨国党”手中的“武器”,而要自有判断,自有耐心,自有相信,相信国家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相信今天的防控政策是历经时间检验之后的科学有效,相信不会“一封到底”、也不会“一放了之”,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后的防控举措也将更加具备成效和人性化,相信只要我们所有人同舟共济,定能够跨越这疫情的“严冬”,迎来希望的春日。(顾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