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人无怨无悔照顾病儿四十载
老舍先生曾在散文《我的母亲》中这样写到:“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今天,将这句话用在霍邱县花园镇江北村村民胡言德身上再合适不过。虽然已经年过五十,但是在老母亲眼里,他还是那个始终需要照顾的孩子。
“无论他多大,都是我的孩羔”
普通的三间平房、几件简朴的家具、一个电饭锅、一台电视机……仲夏时节,记者一行在江北村党支部书记赵本林的陪同下,来到胡言德和母亲王厚芬的家中。现年51岁的胡言德,因常年病痛的折磨,再加之缺乏运动,身体已经严重萎缩变形,体重不足40斤。他的母亲王厚芬,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虽然已经90岁高龄,儿子又卧床多年,但家里依旧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
在老人的叙述中,我们得知,王厚芬老人一生育有7个子女,胡言德是她最小的儿子。自出生时,胡言德就因肢体残疾,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正常行走、生活。在6岁时经过一次手术之后,胡言德的病情并未好转,到12岁时,就已经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只能整日趴在床上度日。
自老伴去世起,王厚芬母子俩就开始了每天相伴生活的日子。吃喝拉撒,事无巨细,儿子的一切都由王厚芬精心照顾。虽然日子过得异常辛苦,但王厚芬始终毫无怨言。
“孩羔(霍邱方言,对最小孩子的昵称),你可饿了?”“孩羔,你是不是疼得厉害?”……在王厚芬的眼里,无论胡言德多大,但始终是她的“孩羔”。王厚芬说,照顾儿子这么多年,最让她难过的是看到儿子遭受了那么多的痛苦。每当看到胡言德因为病痛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时候,她就会特别心疼。
“孩羔来到这个世上,真是遭罪咧,我有时看他难受得很,真想替他受这个罪啊!”说到这里,王厚芬忍不住用手去擦拭眼角落下的泪水。
为照顾儿子自学“新技能”
每天做简单的饭菜,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虽说生活单调,却也勉强能应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厚芬的年纪越来越大,腿脚逐渐不灵便了,眼睛也开始越来越模糊,常常是做家务的时候,只能摸索着往前走。
二儿媳吴群叶因为住在附近,也常常过来帮忙。外出购买生活用品、打扫卫生之类的活,经常都是由她来做。“我有时跟我婆婆说,有的活她别忙了,我们来做,但是她就是不放心。逢年过节的时候,其他子女接她到家里住几天,她总是急急忙忙往回赶。我们也都知道,她是不放心家里。”说起婆婆的这份“固执”,吴群叶表示非常理解。
“我不是不放心,只不过这么多年,我已经习惯了。每天干哪些事情,怎么做,我心里头非常清楚。其他人要么不方便干,要么不会搞,还是我一手一脚地搞最妥当。”说到这,王厚芬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道。母子俩除了日常的米油之类的生活必需品之外,最大的支出大概就是买尿不湿。因为觉得“尿不湿很贵”,老人每次都节省着用。
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年迈的老人还学会了不少“新技能”,理发就是其中一个。儿子行动不便,叫别人到家里来剃头又不方便,于是,她让家里人给买了一个电动理发器。王厚芬眼睛不好,常常是,她一只手轻轻地按着儿子的头,另外一只手慢慢摸索到儿子指的地方,往往就这样,两人配合着,用很长时间才能把头发理好。
如今,最令老人忧虑的一件事,就是儿子的将来。对于这件事情的巨大焦虑,时常让老人寝食难安。
“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我的孩羔咋办呢?”一想起这个问题,王厚芬久久不能释然,又开始擦起眼泪……
“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虽然生活有诸多不便和艰辛之处,但母子二人的日常生活倒也平和淡然。赵本林书记告诉记者,近年来,党和政府各种扶贫政策的帮扶,让母子俩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些都让老人家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胡言德母子俩的这个情况,我们都十分了解。前今年,我们根据危房改造的相关程序,帮助他们盖了新房。往年老人家身体还好的时候,还享受产业扶贫相关补助政策。另外,一些到村的社会捐助项目,我们工作队也会优先考虑他们。”市气象局副调研员、江北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扬云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十分关心关注胡言德母子俩的生活情况。
对于母亲多年来的辛苦付出,胡言德心里满是愧疚和感激。由于身体不便,他已经很久没有外出过了。他和外界的联系,除了摆在桌子上的那台老式电视机,还有就是床边的一部老人手机。
“我常年和母亲待在屋子里,对外面的一切知道的很少。有时候,也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不过,目前,最希望的就是母亲的身体能好好的,能多照顾我一段时间。”当说起外面的世界时,胡言德的眼里充满了向往之情。(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汪娟 谢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