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政策让生活有奔头”
——一位脱贫户的心声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这几天,在舒城县晓天镇查湾村到处是一片繁忙景象,田间山头,庄前屋后,村民们都在忙着采摘茶叶。虽然辛苦,但一个个脸上却带着欣喜的笑容,因为茶叶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几乎每家都有,这也成了这些家庭春季里最大的一笔收入来源。脱贫户王银波就是其中的一员。
今年54岁的王银波是查湾村村民,是该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这个季节,他比别人不仅仅多了一份忙碌,多了一份收获,更多了一份难以表达的激动和感谢。因为消费扶贫,让他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时,生产生活均没有受到大的影响,还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让他的农特产品一下子成了抢手货。
王银波家中共有三口人,妻子患有精神病,年前离家出走,至今没有回来,儿子在舒城师范上学,整个家庭就靠他一个人支撑着。突然的变故,生活的压力,没有让他灰心,更没有让他自暴自弃。因为国家的大好政策,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扶,让他挺直了脊梁,鼓足了斗志。“我要对家庭负责,培养好孩子,我要对得起领导的关心,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王银波告诉记者,脱贫的道路上,他的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这几年来,王银波在打理好自己原有茶园的同时,一方面坚持加强管理和抚育,一方面扩大规模,引进新品种,注入新技术。为了增加收入,他栽植了油茶,饲养了蜜蜂。想到城里人对山里货越来越感兴趣,看到当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他又种植了山芋,在山前山后开采橡栗、葛根,加工成山芋粉、葛根粉、橡栗粉,还制作山野菜等。家里充足的货源,让他脱贫的步伐迈得更加轻快。2017年,他顺利脱贫;2019年,他收入达4万多元。今年,当他盼望着又一个大丰收的时候,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停产停业,交通管制,他的生意链就此切断了。这么好农产品如何出深山?
就在王银波一筹莫展之时,他接到了一个邀请,参加3月19日在镇兰花公园里举办的以消费扶贫为主题的农特产品销售活动。这次活动,让王银波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大赚了一笔。“那天人很多,听说有县直一些单位还有爱心企业参加,来的人我都不认识,不过在我心里,他们就是顾客,那天我的农产品卖了8000多元,这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回忆起农特产品销售活动,王银波显得十分兴奋。
让王银波更意想不到的是,好事接二连三的开始了。他三天两头接到电话,有镇领导的、有村干部的、还有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更有一些买过他产品的单位和爱心企业的,在他们的牵线搭桥下,他的农特产品打开了市场。王银波告诉记者,他的茶叶、橡栗粉、葛根粉丝、小河鱼、茶油、蜂蜜等,基本上被抢购一空,现在农产品已经卖了6万多元,看着鼓起来的钱袋子,他开心的笑了。
“现在随着疫情形势好转,游客也增多了,我们的农特产品更不愁卖了。感谢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让我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更看到了灿烂的未来。接下来,我将继续努力,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前进。”采摘着自己茶园里的小兰花茶,王银波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丁文新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雪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