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皋城万象>详细内容

“种”一首诗在孩子们心田

编辑:宋明俊 来源:安徽之声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09-11 17:20:01 【字体:

  9月10号,一个好消息从北京传来,六安市霍邱县户胡镇中心学校语文教师董艳被评为全国“最美教师”。

  立志要“一辈子学做乡村教师”的董艳,主张以诗人的情怀做教育,提出“田园诗意教育观”,用诗歌启迪学生的心智,用乡土呼唤孩童纯真的爱。种桃种李种春风。

  18年从教生涯,她将一腔深情寄寓三尺讲台,在乡村孩子的心里种下一首名曰“美好”的诗。

d8a786f4ed72439fb59d5b78b3149d70.png

  董艳:“我们面前的稻子是金黄的,它成熟以后会怎么样呢?”

  齐声:“弯下腰。”

  董艳:“它为什么要弯下腰?”

  齐声:“让爷爷奶奶来收割。”

  董艳:“在每年不同的节气,我都会带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大自然。”

  董艳:“那由绿变黄的这一个过程,是谁的力量啊?”

  学生:“大自然。”

  董艳:“对,大自然的力量。”

  董艳:“五年级马上会学一篇课文,叫《落花生》,提前带他们出来感受一下丰收的喜悦。”

  董艳:“一束一束的,像什么?”

  学生:“金子。”

  董艳:“金子,一点一点的金子是谁,谁给我们的?”

  董艳:“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会把观察到的大自然的变化,写成诗。”

bc4c3e27a0f040f99716a206fb3d7bbe.png

  秋天的阳光,是金黄金黄的,有一丝丝香甜的味道。

  孩子们的心,也顿时雀跃起来。梁露丹,小脸被晒得红彤彤的,她擦掉额角的汗珠,高兴地举手示意董艳,自己刚刚完成了一首诗。

  “我写的是《魔法》:秋日里,稻子笑弯了腰,笑得金碧辉煌。这时候,它用魔法,将我们的爷爷奶奶召唤来,带回家……”

  新学期升入五年级,换了新教室。梁露丹觉得,身边的一切都在变,唯有董老师的课堂,依旧那么有趣。

  梁露丹:“特别喜欢董老师用这种方式带我们去认识大自然,是别的班很少有的,可以拓展我们的想象力。”

  孩童眼中的这种特别,是董艳一直在探索和实践的“田园诗意教育观”。

83439159c3544a08a42e8e5bb53a7b44.png

  2011年,那是董艳从教的第五年,她从冯井镇一所偏僻的小学调入户胡镇中心学校。

  董艳:“回到了我的家乡,正好遇上推行新教育,倡导教师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发展以及研发课程。这些东西都是我那五年,在那个小村子里面想做(的)一个小探索。”

  就在董艳踌躇满志,要将脑中的想法付诸实践时,医生的一纸诊断,让她陷入了痛苦。

  董艳:“因为之前课带的太多了,嗓子坏了。医生告诉我,不能够上课了!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作为一名教师,无奈告别讲台,是揪心的打击,却也给了董艳更多的时间去沉淀、去思考——应该为农村孩子带来怎样的教育?

  董艳:“我不能说,但是我能听啊。我就是听课和读,读了很多很多的教育家系列的丛书。”

  与书为伴,走过了那段备感孤单又迷茫的日子。终于有一天,董艳突然感觉到,自己逐渐有了清晰的方向。

  董艳:“工作初期,我就教孩子们读一些小古诗啊,我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我就在想,能不能用诗的方式,给孩子们的真善美进行一个‘保鲜’呢!”

  通过治疗,董艳两年后又“元气满满”地重返讲台。而此时的她,也完成了名为“乡土乐”的新课程设计。一场静悄悄的“教学革命”,就这样在董艳的课堂上开始了。

  董艳:“在网上搜了大量的儿童诗,也买了金波、冰心他们的儿童诗的读本,带着孩子们读了起来。”

c1c0948b647740ef9bbd74080cedf6f1.png

  2023年秋季学期快开学了,户胡镇中心学校五(一)班学生家长刘厚云,会特别留意班级群里的每一条消息。

  “五一班的各位家长,这是新学期的书单,有需要的可以开始给孩子准备了。”

  刘厚云:“每个学期开始,你看,她就会在班级群里面发,这个学期要读哪些书。”

  对照书单,刘厚云熟练地打开购物软件,挑选、下单。她发现,这学期的新书单里,多了一本哲学书。

  刘厚云:“低年级就是一些故事类的、诗歌类的这样的,现在已经是五年级了,她就让他们接触一些文学的、哲学的,这一类的。”

  开学前,为儿子刘致远准备好一学期要用的课外阅读书籍,已经成了刘厚云的习惯。然而,五年前,她却并不支持这样做。

  刘厚云:“刚开始,一二年级孩子认字很少,你要是读,再写,就是要花费很长时间。这才一年级啊,有点个不能理解。”

  当城里的不少孩子,入学前就已经在接受国学教育,熟诵《唐诗三百首》的情况下,大山深处的家长们却难懂外面的世界,持这种想法的不在少数。而且,在乡村小学,留守儿童占比很高,拓展课外阅读困难不小。

  董艳:“一个是没有资源,没有书可读,那个阅览室也是很多都是教科书。还有一个就是指导上,我们留守孩子比较多,基本上都是爷爷奶奶,根本就不支持读。”

  响应寥寥,董艳就自己买书,一字一句,读给孩子们听。上一届的学生中,有个孩子智力有缺陷。每次晨读,董艳都会拿出两分钟,单独教她读诗。这一坚持,就是800多天。

  董艳:“一大群的孩子跑到我办公室,大喊说,董老师,董老师,谁谁谁写诗了,你看!因为这个孩子她比较特殊,但是她竟然写了,只那么三行。我当时,我的泪是流下来的。”

  “这个就是一些人喜欢写清单,就弄成了一个清单俱乐部,这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清单。”

  刚刚过去的暑假,五(一)班刘致远读了《给世界写清单》这本书,他觉得很有趣。董艳精心挑选的书籍里,都藏着一个有趣的世界。刘致远知道,只有打开它,才能发现它。

  刘致远:“书里面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有丰富的情节,还有意想不到的剧情,丰富我的想象力,这些都是我喜欢的。我会读更多的书。”

  曾经的刘致远,不爱读书,也不会读书。

  刘致远:“我瞧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很费事,总想着快点读完,然后出去玩。然后呢,董老师就接了我们这个班,她每天就带我们阅读,慢慢地,我就喜欢上了阅读。”

  眼看到儿子身上的变化,刘厚云这才明白了董艳的良苦用心。

  孩子们的改变,扭转了家长的想法;孩子们的改变,也更坚定了董艳继续改革的念头。

  现在,五(一)班的孩子们,人人都养成写“阅读存折”的习惯,刘蔚琪也不例外。

f24b3b101e5942a7b37fa02b84d96417.png

  刘蔚琪:“从一年级开始,董老师就带着我们一起读古文,写童诗,写阅读存折,培养我们的写作能力。”

  每个月,董艳都会根据开出的书单,设计“阅读存折”。“存折”里要填写的内容包括字词积累、阅读感受,伴随着孩子们的年龄增长而增加。

  刘蔚琪从一年级开始写“阅读存折”,那时候,二十个格子都写不满。到现在,四五百个格子,也盛不下她想说的话。

  刘蔚琪:“董老师渐渐地加大难度,写作的格子越来越多。我们也越写越好,从以前的只言片语,变成了现在的‘长篇大论’。”

  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董艳还教他们学画思维导图,她称之为“我给课文画地图”。

  刘蔚琪:“就是把一个文章的大体内容,画一个大主图,画五个分支,学贵有疑、学有所知,然后还有学有所获、学有所感,然后这篇文章很复杂,但是你把它列出来之后,你就是觉得非常简单。”

  画思维导图的方法,还被运用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没想到,竟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刘蔚琪:“我以前数学成绩很差很差,然后我就根据地图的这个结构,给数学也照葫芦画瓢,也给它画出来,现在数学能考90分以上。”

  孩子的成长,是充满魔力的蜕变。今年四月,刘蔚琪在安徽省第六届校园读书创作活动中,拿下了全省征文比赛一等奖。

  刘蔚琪:“董老师跟我说,我得了一等奖。然后我就很开心,那天晚上我睡得特别香。”

  提起理想,五(一)班的韩继轩总是自信满满,长大后他要当科学家!

  韩继轩:“用科学的力量造福人类,没有一次改变过。”

  但谈起小时候,他却像个小大人一样,长叹一口气。

  韩继轩:“以前的我胆小,怕黑。怕老师找我问问题,自己答不上来,怕同学们欺负我,还有自己作业写不好,这才一些些吧。”

  韩继轩小小的身体里,藏着许多许多的害怕,他以为不会有人知道,却被董老师发现了。

  董艳:“他的特点呢,开始胆小,但是他的音色好,多找他说,多找他领读。鼓励他说,韩继轩的声音多好听啊。他一得到老师的表扬,他就有成就感啦!”

  韩继轩不敢表达,董艳就鼓励他多朗诵;韩继轩害怕昆虫,董艳就鼓励他多观察昆虫;因为是农村孩子,韩继轩还有些自卑,董艳就鼓励他多写诗,写赞美乡村的诗。

  韩继轩:“以前我感觉农村没城里好。等到我认真观察了农村我才发现,我们的花草树木有自己的姿态,就为自己是农村人而骄傲。”

  在董艳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董艳:“最想带给他们的就是这种不怕困难,你要自信、乐观。让他们能够有机会走出去以后,还能够有那种底气走回来,建设家乡。”

  “我们2023年秋学期工作室准备接着是以共读共写共同交流为主题,准备送教三次……”

  2017年“董艳名师工作室”成立,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到董艳探索“田园诗意教育观”的队伍中。

  董艳:“现在我们工作室的名师接近30人,不仅限于我们学校,全县范围内都有。”

  霍邱全县共有乡村中小学校400多所、学生16万人。这些教师的加入,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乡村中小学生在这场教育教学改革中受益。

  霍邱县教育局局长傅云飞:“在我们霍邱万名教师当中,她这些教学理念、做法,值得在我们全县教育系统进行推广,对我们师德师风会有很强的引领作用。”

  从“沐浴古来之风”,到“荡舟书海”,再到“远方的诗”,18年来,董艳带着孩子们读了600多首儿童诗、500多本书。她一点一点地丰富着自己的课程,也一点一点地丰盈着孩子们的内心。孩子们也用爱,回应着董艳的付出——一个假期不见,开学时狠狠地拥抱,是爱;出差回来,看到办公桌上摆放着已经干瘪的水果,是爱;毕业典礼上,承诺去读初中也要带着你,是爱……2015年,董艳受邀去江西参加活动。期间,厦门市一所小学的领导找到她,向她发出邀请。

  董艳:“你来,我们给你提供更好的一个平台,做的更系统更完整,还有人指导你。”

  是去是留?面对这道选择题,董艳竟一时无法给出答案,只能向她的孩子们求助。

  董艳:“我就说,我可能要走了,我也想出去看看。没想到孩子就纷纷跑上来,他就质问我,他说董老师,您要我们长大了回来建设家乡,结果你先跑了。还有跑上来抱着我的,哭了。”

  那一刻,乡村的教师和学生,是彼此需要的,谁也离不开谁。董艳告诉孩子们,刚才只是一个玩笑。但没人知道,董艳心里的挣扎,是真实存在过的。从那天起,她在曾经立下的志愿里,添上了两个字。

  董艳:“我又想起我当初读于漪老师的书,就是一辈子学做教师。立马我那天就改了,一辈子学做乡村教师。”

  “孩子们,美妙的清晨又开始了!”

  春来,她教孩子们蘸一点春光织梦;夏至,她教孩子们携一滴夏雨前行;秋临,她教孩子们采一串秋风唱歌;冬降,她教孩子们掬一捧冬雪写诗。“清晨,就让我们从一首诗,打开新的一天吧……”18年,董艳用阅读和写作,在孩子们的童真岁月里,种下一首诗,一首名曰“美好”的诗。“哪怕一片叶子,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

  刘致远说,我要当诗人;韩继轩说,我要当科学家;刘蔚琪说,我想成为更好的人!

  “哪怕烧焦了翅膀,

  也要飞向灯火闪烁的方向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