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六安非遗 | (三) 炊烟里的小确幸(上篇)
编者按:2021年6月12日,是我国第5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是“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口号为“非遗惠万家 关系你我他”“保护人民非遗 共享美好生活”。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大众进一步了解六安非遗,六安市文旅局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推出“舌尖上的六安非遗”线上专题展,与大家一起品味六安万家烟火里的非遗生活。
引 子
一盏茶、一杯酒、一碗面条、一口乡愁。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专属味道,即便是相似的高楼、相同的马路,当味蕾被碰触,记忆在脑海中翻涌,那些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熟悉的车水马龙从昨天缓缓来到眼前。食物,用其特有的方式,连接着我们。我们,用对生活的敬畏,传承品味。
今天,小编带您一同品鉴——六安的美食
(三)六安的美食——炊烟里的小确幸
江淮之间、大别山北麓,皋城四季分明、山青水碧,为多种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质的水土和气候条件。皋城人勤劳播种,采集,生产,制作,在大自然的馈赠中,收获日常里最踏实的幸福与满足。
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叶集木榨油制作技艺
叶集自明代开商立埠以来,就有木榨麻油的生产。叶集木榨麻油是选用品质优良的新鲜芝麻,采用古老的木榨技艺,经过洗籽、炒籽、蒸粉、踩饼、上榨等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叶集油厂的前身陈氏油坊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这从现在还在使用的那两盘青檀木榨可以看出来,经过百年的油渍浸润,古榨已变得乌黑油亮。特殊的技艺、恰当的火候,纯物理压榨,很好地保留了麻油天然纯正的味道。新鲜榨出的热麻油,黄澄澄如玛瑙,香喷喷似琼浆,入口绵软醇香,爽滑润嗓,可以直接饮用。
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叶集空心挂面制作技
叶集手工空心挂面历史悠久,明洪武年间受到太祖朱元璋青睐,被奉为贡品。明万历年间《霍邱县志拍·食货志》记载:“叶家集空心挂面,色鲜味美,市民好食。” 它采用优质面粉手工制作,经过20多道工序,在合适的天气生产,每人每天只能生产50市斤。其独特之处是:面细如丝,丝中有微孔。原因在于面体经多次发酵,晾晒过程中面的表层渐干定型,内部仍然潮湿,挂面由内向外收缩,从而形成空心状态。信手拈出一根,插入水中能吹出串串气泡,从下端点燃可以从上端冒出缕缕青烟,故有“茎直中通”之说。
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晓天橡栎食品制作技艺
晓天橡栎食品产于舒城县晓天山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橡栎树良好的品质,取橡栎树上的干果制成橡栎粉、橡栎凉、橡栎粉丝等,是一种药食同用的产品。晓天橡栎食品制作技艺包括采摘、去杂、除壳、晾晒、清洗、浸泡、磨浆、过滤、沉淀、取粉、沥干、凉摊、晒干、削粉、稀释、搅拌、揣揉、捶打、起锅、冷冻、解冻、晾晒、切段、包装等24道工序。其性温、色褐,口感温润、爽滑。
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徐集花生糖制作技艺
相传北宋时期,宋徽宗在汴梁微服私访时,吃到一种糖觉得特别好,一问方知是六安徐集花生糖,之后就此传开。到了明代,徐集花生糖已被列为贡品。徐集花生糖是以花生、大麦、大米为原材料,经育芽、蒸煮、发酵、翻炒等多道复杂工序制作而成。花生糖呈乳白色,食之甘甜香脆、不粘牙。徐集花生糖在不同时期通过改良得到不断发展,从而确立了在六安休闲饮食文化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
制糖
切糖
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蒿子粑粑制作技艺
蒿子,草本植物,俗名粑蒿。农历三元三,六安本地有吃蒿子粑粑的习俗。民间相传每年农历三月三是一切亡灵的节日,俗称“鬼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做蒿子粑粑,一方面是为纪念逝者,另一方面是“巴魂”,祝愿人人健康长寿,不被邪恶所侵。蒿子粑粑主要以蒿子、米粉、咸肉、蒜等为原料,将新鲜的蒿子浸泡、去汁、剁碎,将大米磨成粉,再加入咸肉,使得蒿粑的风味和营养更加丰富、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