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临危受命砥砺前行
安徽省六安恒源机械有限公司位于六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平桥园,已建成投产工业厂房5万平方米,已具备3亿元的生产能力。公司现正在规划建设三期技改项目,技改扩建完成后,公司将具有年产值超6亿元的生产能力,是华东地区同行业中布局合理,设计先进科学的现代化水利机械生产基地。
陈超,1996年3月担任六安恒源机械总厂厂长,1997年根据原六安地委行署要求国有企业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精神,经原县级六安体制改革办公室批准,由原有企业成功改制为民营股份制企业——安徽省六安恒源机械有限公司,成为原县级六安市首家改制试点企业。1997年改制后至今,陈超被全体股东推选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1996年以前,六安恒源机械总厂的前身是芜湖通达总公司在1993年与六安县农机一厂联营成立的芜湖通达六安特种车改装总厂。由于联营厂成立后,甲方芜湖通达总公司的投资不能按协议到位,公司生产的主导产品农用车是替代三轮车的低档次产品,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销售市场急剧下滑。从联营体成立到1997年5月仅两年半的时间,公司资金就出现巨大缺口,生产经营处于全部瘫痪状态。
在企业到了即将倒闭的风雨飘摇之际,原县级六安市市委、市政府找到当时任副厂长的陈超,要求他从大局出发,勇挑重担,站出来带领全场职工挽救企业。陈超临危受命,于1995年5月出任芜湖通达六安特种车改装总厂厂长。
出任厂长以后,陈超对内抓整顿,建立各种规章制度,苦练内功,对外积极拓展市场,抢占市场,抢订单,使职工上班有活干,能拿上工资,迅速使生产经营走上正常。在全厂生产经营走上正常以后,陈超又争取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要求芜湖通达总公司兑现联营体的投资,在经过几个月的协商无果的情况下,依法要求法院判决解散了联营体。联营体解散以后,沉重的债务负担落在了六安县农机一厂身上,当时六安县农机一厂的资产负债率高达214%,企业债务负担沉重,严重资不抵债,而且1.5个在职职工还需要负担1个离退休职工,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
在这种情况下,陈超带领厂领导一班子,一方面顽强拼搏,积极寻求政府政策的支持,与1996年10月依法成功申请法院对六安县农机一厂进行破产重组,农机一厂破产重组后,被安徽省六安恒源机械总厂整体接收。另一方面陈超率队对市场进行考察、调研,大胆建议公司实行产品转轨。利用国家当时针对大江大河治理加大投入的机遇,带领公司技术人员开发研制符合国家基础建设投资方向的水工机械产品。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公司顺利盘活并实现了盈利,于1997年10月成功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安徽省六安恒源机械有限公司。
企业活了,但是陈超心里明白,这只是一时,企业要想长久生存下来,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为企业供血。因此陈超决定与科研院校合作,带动企业技术发展。目前公司有安徽省经信厅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科技厅认定的安徽省水处理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发改委认定的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和安徽省人社厅认定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四个省级研发平台。2018年被安徽省经信厅认定为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标准化示范企业。 (市民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