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皋城万象>详细内容

发展村集体经济激活“一池春水”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11-05 09:29:03 【字体:

  “自从村里有了这家纸箱包装加工厂,我们在家门口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10月19日下午,在金安区孙岗镇黄小店村明亮纸箱包装加工厂里,站在印刷切割机前忙活的女村民周先银高兴地说。

  金秋时节,黄小店村多家工厂、养殖公司、蔬菜种植基地和电商销售平台,一片繁忙,100多位在家门口就业的村民喜上眉梢。村党总支书记朱烈华说,黄小店村在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通过招商引厂、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产业,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带动了村民增收。

  小型制造工厂、农业专业合作社、电商销售平台是黄小店村“三驾马车”,齐驱并进,大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让集体增效,让群众得到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截至今年9月底,这个过去村集体经济长期为零的“空壳村”收入突破30万元。

  黄小店村是原许小河乡所在地,上世纪九十年代撤区并乡后,许小河乡并入孙岗镇,留下供销社、粮站、食品站等大量闲置房产。2019年,村两委利用上级部门下发的50万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修缮加固闲置的房屋,并着手摸排本村或附近村在外务工的成功人士,邀请他们回乡创业兴办企业,一来提供就业岗位,让因种种原因不能外出打工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帮助贫困人口脱贫;二来通过土地有偿经营、流转、发包等形式,寻求项目支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展“因地制宜,一村一品”发展成果。

  朱金列原在江苏苏州务工,在苏州从事纸箱包装生产加工,去年夏天,黄小店村两委找到他,希望他在家乡办个分厂。“厂房我们都准备好了,你只要拉几台设备回去,再派一位技术人员指导,工人我们帮你解决。”村干部非常诚恳,朱金列没有丝毫犹豫就回乡了,从机器搬运到办妥手续,不到3个月,明亮纸箱包装加工厂投产了。“包装厂虽然规模小,但效益很好,因为孙岗镇工业企业多,需要纸箱包装量大,过去那些企业的包装箱都是从外地订购,现在由本地提供,节约了成本,每天2万片纸板产量还供不应求。”朱金列说,近期将再增加一条生产线。

  六安市慧智五金加工有限公司是专门生产多功能刮须刀架企业,总部在上海。该公司负责人吴义传是黄小店村女婿,曾在上海从事多功能刮须刀柄生产,回乡之后,总部给他下达订单时,已不是单一的刀柄,而是整个刀架。“在家乡办厂,一是人工成本低,二是厂房租金低,三是包装成本低。”吴义传介绍,仅此三项节约成本30%以上。2019年6月18日公司开业,94名工人全部是黄小店村村民,其中来自贫困户16人,人均年工资收入3万元左右。

  黄小店村过去以种植脆桃闻名金安,近年,该村村两委一班人紧紧抓住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机遇,明确目标、精心组织、强化责任、科学施策,招商引来纸箱加工、卫生洁具、刮须刀架等6家年上缴税收超80万元的工业企业,这在我市边远乡镇的村里,极其罕见。村委主任孙会敏说:“我们把企业引进村,一如既往地提供细致、精准服务,从水电到环境,从人工到后勤保障,都是以发展为先决条件,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以党建促发展,拓展多种增收途径,努力实现‘突破、巩固’双提升。”该村制定村委班子成员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包扶联系点制度,协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并通过示范点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全面突破,群策群力,按照村集体联合发展、取长补短、设施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闯出了一条“盘活资源、集体增收、稳定脱贫、长久发展”的新模式。在严格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的基础上,还以土地、技术、资金、劳动力等多种生产要素入股,在龙头企业、农业承包大户等各类投资主体的带动下,联合开发经营项目,创办种植、养殖、加工等集体产业,把企业、群众有序合理地组织起来,形成规模进入市场,积极打造产业集群,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后劲。

  依托金安脆桃、热带水龙果组建的六安华园农业专业合作社是村集体经济实体,该合作社一方面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种养加技术培训,使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自主发展种养殖业,增加收入,同时每年种植的大棚蔬菜给村集体增加5万元的收入。今年该合作社与老乡鸡合作,11位贫困户村民在合作社务工,不但领取工资金还学习养鸡技术,年出栏20万只成品鸡为村集体创收20多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

  为把村民生产的农特产品和相关企业生产产品推向市场,村里专门设立电商部,借助黄小店扶贫驿站,积极打造电商销售平台,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将金安脆桃、热带水龙果、村民生产的小杂粮、散养的家禽、刮须刀、卫生洁具等特色农产品和企业生产品通过网络进行销售。

  “这些项目既增加村民收入、解决就业,又壮大集体经济实力,黄小店村的未来需要这样的项目来支撑。”村党总支书记朱烈朱说。在产业发展的带动下,通过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黄小店村激发了老百姓的内生动力,增强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村民的日子也搭上了幸福快车。

  村里过去有一个好吃懒做惯了的村民,吃了上顿没下顿,到邻居家蹭,没钱卖酒,找村里要,村里拿他没办法。慧智五金加工有限公司开业后,村干部介绍他到这家企业打工,月收入3000多元,突然间,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回归家庭,在厂里也只见他忙于生产线上,月月超额完成任务,成为先进。他说:“过去懒惰是找不到生活门路,现在村里有这么多的工厂和专业合作社,除了身体有重病不能劳动外,村里已经找不到一个游手好闲的闲人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