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踏歌行
金风送爽,稻花飘香。记者一行沿着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来到霍邱县长集镇七里棚村,一排排楼房排列有序,房屋前的微田园绿草如茵,池塘里的水,满满的,清澈见底。100多米廉政教育文化墙、脱贫攻坚墙、乡村振兴墙、乡风文明墙、好人好事墙、历史名人墙,设计新颖,富有特色,为七里棚的乡风文明建设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七里棚村因村部到镇里仅七里而得名。全县86个重点贫困村之一的七里棚村,如何在几年时间里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主要是党组织派来了一个年富力强、甘于奉献的“领头雁”罗炜。
2014年10月,罗炜从安徽省国贸集团下派到长集镇七里棚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当时全村101名党员,党员生活长期停摆,村两委不融洽,在群众中没有号召力;青壮年全部在外打工,村集体收入为零;全村除一条通往镇上的主路外,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贫困户253户646人,有的穷得连下饭的咸菜都没有。
当罗炜用两个月时间,踏遍八平方公里的每一个角落、走访了所有的贫困户之后,心震颤了。他深感这里的脱贫之路“远不止7里路”,更从现实和群众期盼的眼神中看到了自己肩上的担子。
作为农民的儿子,他一夜未眠,起床后便在笔记本上写下大大的“决心、红心、恒心”六个字。“决心,是群众不脱贫不走;红心,是带着激情工作,把心掏给群众;恒心,是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不言放弃”,罗炜这样解释自己的内心约定。揣着这“三心”,他踏上了坚实的扶贫之路。
建好班子带好队伍
“可以说筑牢堡垒、带好队伍是扶贫工作的根,这个根扎得牢不牢,是第一书记的首要责任”。厘清思路后,罗炜第一步棋下在班子建设上。于是,他一边主持编写《安徽国贸集团公司2014-2017年扶贫帮扶工作实施方案》、《七里棚村三年项目实施方案》,一边及时恢复组织生活,在村里相继发展7名40岁以下党员,培养后备干部,并在镇党委大力支持下逐步整顿、调配村支两委,让年轻有为的新党员进班子,下大力气改变班子软弱涣散状态。
大半年过去了,村支两委劲往一处使了,“三会一课”正常了,歪风邪气有人敢管了,干部的话群众听了,群众看干部的眼神也变了。“没有一个坚强的组织,仅靠一己之力是无法改变这一切的。”罗炜推心置腹地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罗炜把扶贫延伸到自己单位,将21户特困户与集团公司21位领导进行结对,因户制宜、因人而异制定一对一帮扶措施。成功后,又发展至86户,一下解决了特困户的燃眉之急,并让21户贫困户当年全部脱贫。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罗炜的第二步棋下在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上。他通过跑上跑下,争取资金,新修村组道路10余公里、加宽村主干道5公里,从而解决居住偏远的5个村民组村民的出行难和农副产品外销难问题。新修塘堰500多平方米,建设无线广播站一座,新修水利支渠15千米,建设200千伏和60千伏光伏电站各一座,每年给村集体带来10万余元的经济收入。改造高标准农田3000余亩,建造面积80多平方米的村为民服务大厅已投入使用,村里所有田块实现了旱涝保收。
2018年9月,他利用从县委宣传部争取的6万元专项宣传资金,因地制宜,利用七里棚村部的东围墙,修建了100余米的“七里棚村党建廉政教育文化墙”,作为七里棚村党员教育基础平台。他自己为“文化墙”的内容组稿,找村里的老村干、镇史的编撰者讨教,挖掘七里棚村的村情村史和红色革命印迹。在他的努力下,100余米的内容新颖、格调高雅的党建廉政教育文化墙呈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打造出一张七里棚村乡风文明建设靓丽的“名片”。
发展产业脱贫有方
罗炜的第三步棋下在产业发展上。为了增加贫困户就业岗位和收入,罗炜带领村支两委村干一起,将霍邱众诚家具厂引进七里棚村里落户经营。目前,在众诚家具厂务工的20名工人中,贫困户有5人,每人每月工资收入不低于2000元,七里棚村结束了无企业的历史。
利用县扶贫项目和争取企业无偿支持等办法,引进麻黄鸡养殖,免费为贫困户提供5万多只鸡苗,让235户贫困户逐年加入养殖项目计划;联系县工投公司和龙翔公司免费为80余户贫困户提供皖西白鹅种苗2500只,所有养殖户则实现逐年脱贫。2017年在七里棚村实现了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并组建种植和养殖业合作社,还发展家庭休闲农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项目。
如今的七里棚村面貌焕然一新,村容村貌美了,村民变精神了,百姓安居乐业了,县里把七里棚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点。
亲力亲为情系村民
作为扶贫干部,每个贫困户的家事都装在罗炜的心里。谁家的房子要改造、谁家的鸡出现瘟病、谁家的家人看病遇难题,他心中都有一本账。而村民们只要遇到难事,不论与扶贫有没有关系,第一个想到的总是罗炜。
贫困户甘连书常年犯糖尿病及腰椎病,妻子因车祸落下残疾,均不能种地,仅靠几亩土地流转的收入和子女接济度日。极度贫困的他一度生活绝望。罗炜得知情况后,数次上门与夫妻俩叙谈,送去免费麻黄鸡苗200只,还安排甘连书去省城大医院检查治疗,并帮助联系报销医疗费。“你们俩还不到50岁,好日子在后头呢”,看见甘连书健康有所好转,罗炜边继续鼓励边在村里的家具厂帮助他联系了一份轻体力的工作。2016年,甘连书一家纯收入增加6000多元。“要不是罗书记,俺们哪有活路?更脱不掉贫”,提及此事,甘连书夫妻热泪盈眶。
贫困户胡学文因经济困难,12岁的孙女胡志锐辍学在家。罗炜发现后,回到集团为之呼吁,募捐3000元,还联系学校。“不是罗叔叔,我不可能重回校园圆上学梦了”,小志锐动情地说。像这样的贫困学子,罗炜通过申请雨露计划、社会募捐等方式,为全村解决了35名贫困户子女上学问题。
驻村帮扶永远在路上
在七里棚村,现在从外貌上已看不出今年48岁的罗炜是省城下派的干部,因为常年田头奔波让他体表完全变回了农村人,情感与百姓早已融为一体。
他对扶贫工作的用心用情感动着自己单位的高层管理者,单位原定一年支持他10万元扶贫经费,被打破常规提升到30万元。同时,集团号召党员干部共有40余人,自觉加入到七里棚村的结对帮扶队伍中。
5年来,全村贫困户共有243户634人顺利实现脱贫,七里棚村的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建档立卡初期的17.97%降至现在的0.25%,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2014年的零收入到现在的23.6万元,成为全县“十大特色产业村”之一,2017年12月顺利实现“户脱贫村出列”目标。
“脱贫攻坚,我将永远在路上。”面对取得的成绩,罗炜深情地说:“我只是做了一名共产党员和驻村帮扶干部应该做的事。”(张正武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徐有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