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吹响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进军号
蓄动能补短板。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健康等领域进行深度拓展,形成“重大新兴产业专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梯次推进、滚动发展的格局,加快打造一批市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着力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全年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比重达17%以上。
促整合优布局。按照每个县区只设一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的原则,推进各省级开发区以“一区多园”、合作共建等形式整合,重点培育主导产业、突出首位产业。力争全市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75%以上。
提质效重创新。打好“技术改造项目年”突击战,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全年实施“机器换人”1000台以上,改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10个以上。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积极推进返乡创业工程,探索建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大力建设产业创新平台,引导企业大力实施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帮助企业提升科技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