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江淮暖新闻>详细内容

仁爱为本 诚信立世 ——记舒城县城关镇幸福村80后青年孔伟

编辑:吕梁 来源:六安新闻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8-01-18 10:33:16 【字体:

  在舒城县城关镇幸福村,有一块孔家匾额,匾额上手书:仁爱为本,诚信立世。此匾特别引人注目,当地老百姓说:“我们认可这块匾,主要是认可牌匾主人的仁德操守,认可他以诚为本的处世原则,认可他视信誉如金的执著追求。”

  此匾的主人正是该村村民孔伟。

  孔伟,一名80后的青年,温厚敦实下透着干练。他说:“这块匾是乡亲们送我的,是对我为人和处事的认可,我把它挂在门楣上,就是要警示我,始终要把仁爱和诚信作为自己永远的追求。”

  他边上学边打工,为的是还乡亲的债务

  孔伟家境曾经相当艰难,15岁时,他初中毕业了,被县城一所重点高中录取。录取通知书下来了,本是一件高兴的事,但他的父母却愁苦着脸,因为这一年,他父亲的一桩生意赔了本,全家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而孔伟要到县城读书,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就在这危难之际,乡亲们过来了,我五十,他一百,大家纷纷把牙齿缝里省下的钱送给了孔伟。孔伟说:“当时大家都不富裕,他们省吃俭用,支持我读书,这恩情实在太深了。特别是一个隔壁大娘,丈夫在外打工摔断了腿,后与工地老板一次性了断,老板赔了二万元不到,听讲我读书缺钱,她把为丈夫治腿的钱拿出来给我读书,我爸妈死活不要,但大娘还是给了五千,我爸妈要打欠条,大娘不肯,大娘说不能给我压力,只要我读书好,花这点钱,值。”

  孔伟终于进了重点高中,但他把乡亲的情谊始终记在心上。为了还清乡亲的债务,他向学校申请了勤工俭学,白天上课,晚上摆地摊,星期天就出去为商场散传单。他说:“为了不耽误学习,我经常半夜在被窝里看书。有时饿得头晕眼花,也舍不得花一分钱,因为我要把每一分钱都节省下来,好早日还清乡亲们的债务。”

  孔伟说,当时最兴奋的事有两件,一是考试能考高分,二是节假日回家,把平时节省下来的打工钱还给乡亲们。“我每还一笔债务,就从账本上勾掉一笔,能自食其力,还掉乡亲们的债务,那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呀!”

  他偷偷地把压岁钱放在乡亲家的门缝里

  后来,孔伟外出闯荡了,生意也风生水起。但正如他说,他心中念念不忘的还是家乡的父老乡亲。

  每到大年三十,他都要回去一次。他说,见到乡亲是特别的亲切,因此,无论千万里,他都要回家。怎么帮助乡亲呢?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他亲手制作一个布红包,老婆在包上绣着“春节快乐”等字样,包里放上几百元不等,等大家年夜饭吃过后,放在乡亲们家的门缝里,这样,他们一打开门就会看到。如果哪家有特别困难的,他就会在红包里多放一点钱,这样,保证他家与其他人家一样,也能过个衣食丰满的春节。

  孔伟说:“一开始,这种做法是悄悄进行的,后来被乡亲们发现了,他们也向我竖起了大拇指,但我只想施恩不求报。”至于发红包的动机,他说,一是对乡亲的感恩,二是帮助那些家庭确实困难的。至于这么多年已发多少红包,孔伟谦虚地说:“一点心意,不足挂齿,我会长期坚持下去的,因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他筹建公益组织,引导更多人向“仁爱和诚信”看齐

  “这社会太需要正能量了。”当看到扶老太反被讹,做好事不得好报等新闻报道时,孔伟坐不住了,他决定把仁爱和诚信等信念传递给更多的人,让大家崇德向善。

  2016年,他与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志,共同创办了龙舒公益协会,在舒城县民政局注册成立,并建立了党组织。目前,协会已有会员四百多人。该组织以奉献爱心、扶弱济贫为宗旨,积极开展助学、助残、敬老、济困、救灾、送文艺下乡、参与环境保护等多项公益志愿活动。致力于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各种帮助,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每次活动,孔伟总是身先士卒,捐款捐物不甘落后。他说:“我们都是从贫困中走过来的,他们的困境我们感同身受,我们要有一颗大爱之心,给他们温暖,让他们看到希望,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为了强化大家的诚信意识,协会制定了严格的入会门槛,要求“德才兼备、富于爱心、诚实守信”。孔伟说,诚信是立身之本,是对协会会员的基本要求。

  孔伟常在协会大会上讲:“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一定要有公德心,我们要牢记先人的教诲:小买卖靠勤劳立业,中等的生意靠智慧立足,大生意则以仁义诚信为本。”(黄炳 陈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