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牢记殷殷嘱托 勇闯改革新路>详细内容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全面深化改革书记谈】建设六安现代化水网以持续深入改革助力水利高质量发展

编辑:吕梁 来源:皖西日报社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09-03 09:23:46 【字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全市水利系统将紧盯全市水网建设,提前布局“十五五”规划编制,推动各层级水网协同融合发展。统筹抓好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水旱灾害防御、水生态治理保护等重点工作,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六安水网,为六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今年是《六安市水网建设规划》落地实施的第一年,我市被确定为5个市级现代水网先导区之一。全市水利系统要推进完善防洪排涝体系、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构建智慧水网、打造现代化管理体系等重点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化水网市域样板,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锚定六安现代水网建设总体目标,重点构筑防洪减灾、供水保障和水生态保护三大体系。

  一是构筑更加牢固的防洪减灾体系。我市北临省级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之一的淮河干流。境内河流众多、水网密布,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区,是全省两个暴雨中心之一,水旱灾害多发易发。围绕系统治理,六安已初步构建“上蓄、中防、下滞”的区域防洪治涝格局。但随着经济布局优化调整、城市范围外扩,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防洪保安提出了更高要求。水利系统以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淮河流域防洪治理、巢湖流域防洪治理三大工程为依托,按照“蓄泄兼筹,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总体策略,以完善六安城区、流域内县城及重要集镇防洪除涝体系为重点,持续推进安徽省淮河流域重要行蓄洪区建设工程、安徽省沿淮行蓄洪区等其他洼地治理工程,淠河、史河、杭埠河防洪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项目。打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蓄得住、防得固、排得出”的体系完备、标准适宜、安全可靠、协调配套的现代防洪减灾体系,保障六安城乡防洪排涝安全。

  二是构筑更加稳定的供水保障体系。我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241.6mm,降雨主要集中在5至9月,南多北少、山区多于平原。优化水资源配置是完善六安水网“纲、目、结”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坚持节水优先,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加强蓄水、引水、调水、供水工程建设,着力提升区域水安全保障能力。谋划实施水库挖潜增效、河湖库渠连通、灌区现代化改造等5项水资源配置重点工程。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区域规模化、小型工程规范化、分散供水工程安全化,促进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

  三是构筑更加健康的水生态保护体系。我市是桐柏山大别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13.59%。水利系统始终将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核心,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推动河湖生态复苏、人水和谐共生。以大别山水源涵养区为重点,落实差别化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和治理措施。在解决水安全的基础上,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弘扬水文化,建成一批省级幸福河湖。推进绿色小水电以及淠河等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

  下一步,全市水利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积极融入省级水网,推动市县两级水网协同融合,全面落实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扎实推进现代水网市级先导区建设。(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黄战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