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长江保护“政能量” 唱响生态治理“协奏曲”
马鞍山市雨山湖公园
殷殷嘱托,声声入耳。
“要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马鞍山考察,赋予马鞍山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新发展定位。
绵绵厚望,念念于心。
近年来,马鞍山市政协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省政协工作要求,在马鞍山市委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政协优势作用,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协商议政,开展民主监督,着力助推生态强市建设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在打造生态优的“白菜心”生动实践中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2023年8月30日,马鞍山市政协提出《关于在马鞍山设立“全市长江保护日”的建议》,得到了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充分肯定并作出批示,“这个建议很好。请市‘两办’会同生态环境局、市政协找一些专家再咨询论证(抓紧),与上级有关部门再请教、沟通,争取做成、做好”。随后,该建议被列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定,市人大依规将每年的8月19日设立为“马鞍山长江保护日”,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
聚焦“生态治江”献良策
贡献“政协智慧”
共绘美丽长江新画卷,长三角政协一直在联动。
2023年9月5日至6日,长三角地区政协围绕“抓好以长江和太湖为重点的水环境综合治理”课题,组织委员联合视察马鞍山薛家洼生态园等地,切身感受了长三角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2023年10月9日,长三角地区18个市、区政协齐聚上海崇明生态岛,围绕“长三角沿长江区域水环境共保联治”议题举行协商议政会,马鞍山市政协作为安徽沿江五市唯一参会的市政协,以《关于推进“四化联动” 探索实施长江大保护联合执法机制的建议》为题作大会发言,为促进长三角地区携手推动长江大保护贡献人民政协的智慧和力量。
守护好一江碧水,马鞍山市政协一直在行动。
马鞍山市政协围绕“推进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建设”主题召开资政会,赴市内外开展20多次深入调研,召开5场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形成调研报告、建议案和23篇大会发言,提出了“实施长江东岸综合治理”“延伸长江西岸生态修复”“共同维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等建议,得到了市有关部门的积极采纳和有效落实。2020年以来,马鞍山市政协围绕长江岸线综合整治成果、石臼湖环境保护、“河长制”等课题开展12次视察调研,广大政协委员提出《关于我市贯彻长江保护法有关问题的建议》等132件提案,持续为长江岸线综合整治建诤言、献良策。
一江碧水“见证”两岸蝶变。位于长江东岸的薛家洼生态园闻名于长江流域,位于长江西岸的零点公园、浮沙圩、和州之心等与薛家洼交相辉映,重塑了美丽长江马鞍山段新岸线。薛家洼已经成为马鞍山的“城市生态客厅”和安徽省落实长江大保护的一张重要“名片”,“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格局逐步显现,也为群众创造了宜业、宜居、宜游的良好环境。“马鞍山市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入选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典型经验做法,获通报表扬。
聚焦“生态治山”出实招
发挥“政协力量”
护好一江碧水,还要守好两岸青山。
向山地区是长江支流慈湖河、采石河的发源地,素有“马钢粮仓”之称的它为钢铁城市马鞍山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也面临着生态修复和转型发展的新课题、新任务。近年来,马鞍山市政协聚焦向山地区综合整治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助力打造践行“两山”理念的马鞍山样板。
2022年5月,马鞍山市政协实地视察了凹山地质文化公园、凹山排土场。2023年6月到7月,以实地走访、现场询问、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建议》,围绕统筹顶层设计、加强环境治理、提升人居环境、加速产业导入等4个方面提出了13条建议,得到了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再细化提升工作方案,争取做得更好”。2024年1月,科协界别在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作《加快向山地区生态修复 助力绿色转型发展》的大会发言,提出了强化废矿资源利用、绿色转型融合文旅业生态发展等4个方面建议,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要求“雨山区、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持续加快向山地区生态修复工程进度”。
握指成拳,合力致远。针对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政协委员纷纷献计献策。疏礼云委员建议进一步摸排向山地区可利用水资源量底数,根据产业布局、生态治理需求,合理确定用水规模,积极开展向山地区引调水工程。韦正林委员在落实整治资金、开发利用废矿资源、打造文旅业态等方面提出建议。花丽亚委员建议加强生态修复工程监测管护力度,开展生态修复成效评估,建设生态状况监管预警平台,保障治理成果长效化……
随着市政协委员建言献策成果的有效落实,向山地区综合整治日新月异,一片片荒山被覆土复绿,一处处矿坑被治理提升,一系列功能配套陆续就位……昔日的“废弃矿坑”蝶变为今天的“地质文化公园”,昔日的“生态伤疤”华丽转身为今天的“网红景点”。
聚焦“生态治水”建诤言
展现“政协担当”
马鞍山依江而建、傍水而兴,慈湖河、采石河、雨山河等河流穿城而过、奔腾入江。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些河流面临着黑臭水体治理的巨大压力,群众对水更清、岸更绿、环境更优美的愿望尤为迫切。
群众有所呼、政协有所应。2020年以来,马鞍山市政协围绕“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治理”“中心城区水环境治理”“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课题开展7次调研,组织政协委员现场视察、集中座谈,提出了加强规划引领、开展溯源治理等18条意见建议。2023年1月,在马鞍山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赵翠翠委员作《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大会发言,提出了“实施海绵体与管网联动”“实施引水活水工程”“建立水体水质监测、污染负荷分配和预警机制”等4点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对城市黑臭水体常态化监管,防止返黑返臭”。2023年4月,九三学社马鞍山市委提出“治理黑臭污染水体”提案,市住建局认真落实意见建议,加强中心城区48条河道运维,完成2条县城黑臭水体治理,保护和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持续推进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现如今,全市35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并通过住建部“长制久清”验收,马鞍山地表水国考、省考核断面以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马鞍山市被列为全国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激励对象,先后获批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
牢记殷殷嘱托,感恩知责奋进。马鞍山市政协凝聚起“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广泛共识和强大力量,持续助力打造生态优的“白菜心”步伐铿锵向前,一幅青山绿水、漫江碧透的生态文明图卷,正在一江两岸徐徐铺展开来。(通讯员 方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