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 六安新闻网 “六安名人馆”专题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名人>详细内容

刘希平

来源:六安名人全传 发布时间:2013-12-12 10:05:08 浏览次数: 【字体:

    刘希平(1873—1924),原名畹蘅,字兰香,中年自号希平,六安县施家桥人。幼读私塾,后入六安中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学习.毕业后升入明治大学,学习法政经济。不久加入同盟会。民国元年(1912年)回国,国民政府拟委其为安徽司法筹备处处长、高等检查厅厅长,他坚辞不就。后受聘为安庆江淮大学教授,矢志教育。
    民国2年“二次革命”爆发,刘希平以老同盟会会员身份,为革命奔走呼号,参与扣押安徽省警务处长朱家珂,号召警察干人加入安徽讨袁第一军,并协理组织安徽临时军政府,事败避居上海,后任山东法政专门学校教师,安徽巡抚使顾问。
    民国6年,应芜湖安徽省立五中校长之聘,教授国文及修身课,后任校长,与学监高语罕极力推行新学。同年,偕朱蕴山,沈子修发起在六安筹办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民国8年招生,为皖西培养了大批革命人才。“五四”运动消息传到安徽,刘希平在芜湖与进步师生首先响应,组织学生联合会、教职员联合会,领导五月七日全市的罢课和游行示威,发表宣言,通电北京,与京、沪学生运动相呼应。在此期间,他还参与创立商业学校,工读学校、平民学校,招收工人、店员、失业青年进行业余学习,为安徽教育史上之创举。民国10年,安庆爆发“六二”学生运动和反对省第三届议员贿选运动,刘希平均参与领导,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民主浪潮。
    民国13年春,刘希平被军阀马联甲通缉,遂去南京筹备新民中学,为筹集资金而典当家产,连日用衣物也变卖殆尽,因斗争艰苦,经济窘迫,积劳成疾,同年8月17日逝世。
    刘希平一生舍己助人,恪守清贫,卒后无钱安葬,灵柩长期厝于芜湖法华庵。民国18年春,由其生前好友和学生捐资葬于芜湖赭山之巅,同乡高一涵为其撰书墓碑。民国21年,他的学生在墓侧建“爱晚亭”以示纪念,取刘希平一生爱护晚辈,培育人才之意。
 

    来源:http://club.jjjaaa.com/10414020000_topics/thread-106353-1-1.html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