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诉乡愁
——裕安区书写全域旅游新篇章
近年来,在省、市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大旅游、大发展”为引领,以全域旅游为统揽,牢固树立文体旅融合发展的理念,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服务质量提升和宣传营销等重点工作,旅游项目不断壮大,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基础条件不断完善,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2017年全区旅游人次同比增长15.6%,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21%。
强化顶层设计,做好旅游规划编制
一是借助外力完善规划体系。先后新编、修编《裕安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六安茶谷(裕安段)概念性规划》、《西淠河独山景观规划》、《小驻驾湾规划》、《大别山湿地规划》、《华夏微电影小镇规划》、《紫荆花怡养小镇规划》、《皖西白鹭园规划》、《横河岭森林公园规划》等近二十个各类旅游类规划,形成了总体规划、重点区域控制性规划、重要景区(点)修建性规划、专项规划相互衔接、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
二是优化开发空间布局。推进多规合一,按照“开发一批,保护一批”的原则,围绕茶谷、果岭、湿地、森林、田园等几大板块,构建组团发展框架,并实现绿道、风景道的有机连接。加快提升区域综合承载能力,形成独具特色、凸显文化的个性化地域风貌。推动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以全域旅游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区、镇(乡)、村联动发展,不断完善旅游目的地功能。
着力培育“旅游+”产业体系,打造全域旅游新增长点
一是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围绕省旅游局提出的“五个一批”(建设一批旅游精品景区,发展一批旅游特色产品,打造一批旅游精品线路,构建一批旅游新兴业态,培育一批旅游领军企业)发展思路,谋划一批符合新理念、新方向、新模式的重点项目,分年度推进实施。2017年约投资12.4亿元,重点推进大别山(六安)湿地、皖西白鹭园、横河岭森林、小驻驾湾休闲半岛、桃花仙谷(潘多拉小镇)、大别山(六安)湿地微电影小镇、“再忆大别山”实景演出等亿元以上重点文化旅游类项目。
二是打造文体旅节庆品牌。通过举办各类旅游节庆、体育赛事活动,增强了裕安旅游的影响力、竞争力,掀起了裕安节庆旅游热潮,2017年举办桃花节、蒿子粑粑民俗文化节等各类节庆活动11次。
三是创新开展营销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裕安旅游精品线路、裕安旅游重点项目招商推介宣传,2017年主办旅游推介招商会5次,面向全国各地客源市场发放各类旅游宣传资料20000多份,接待旅游信息咨询近5000人次。以我区景区宣传为主题的微电影《“裕”见》、蒿子粑粑民俗文化节等营销案例分别荣获“安徽省旅游创意营销奖”评选一等奖、二等奖。同时,常年在城区商场、住宅小区电子屏、户外大型电子屏、高炮以及皖西日报、直播六安、声屏网等发布景区和乡村旅游景点广告。利用微信、微博、网络直播等网络宣传手段,充分宣传裕安旅游,自办微信公众号《裕安微旅游》粉丝超过1.8万人,宣传效果显著。今年还开展了“跟着故事游裕安”旅游故事征集活动,已征集到故事260余篇,征集的裕安旅游故事将编辑成裕安旅游故事集,旨在用故事传递裕安旅游经典,用故事构造裕安旅游品牌形象。
加快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夯实全域旅游基础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三圈十环”旅游交通发展新格局,内联外通,为我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交通基础保障。在此基础上,重点打造东西淠河风景道、茶谷绿道、横河岭绿道等一批特色自驾游线路、特色毅行步道等。内优外快,丰富全区旅游路网毛细血管,让“说走就走”的旅行在裕安能够顺利实现。优化旅游公共服务,结合旅游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2017年全区共配套建设生态停车场7处。完善裕安旅游交通标识牌建设,根据裕安区特有的“红”和“绿”文化特色来做文章,共安装大型旅游标识牌7块,涵盖我区绝大部分旅游景区景点。并全力推进旅游导览系统,包括小型标识标牌、旅游导览图等,同时通过翻新、新增、统一模式等多种措施,对景区旅游交通标识标牌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整治,全力构筑旅游交通无障碍的新格局。
二是强力推进乡村旅游及旅游扶贫发展。大力实施“3311”四级联创工程。近年来连续获批省优秀旅游乡镇3个、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星级以上农家乐40余家;裕安区荣获全省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示范区、武陟山庄农业综合体获评全国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示范点;樱花溪畔入选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入选六安市首批乡村旅游创客基地;狮子岗乡桃花仙谷被作为乡村旅游扶贫典型案例推荐至全省。大力推动旅游扶贫“八个一”项目建设。科学编制西岗、新华、红石岩等1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扶贫规划,指导各旅游贫困村做好项目设计,建立旅游智力帮扶长效机制。2017年整合区级旅游产业专项扶贫资金593.4万元,对旅游重点贫困村西岗、红石岩、双桠、新华和王圩五个村实施六小工程和“三改一整”项目,完善贫困村停车场、旅游公厕、标识标牌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确保全区1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八个一”完善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