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双河镇:发展中药材产业,小山村变成“聚宝盆”
金寨县双河镇素有“药材基地”之美誉,近年来,为拓宽贫困劳动力增收渠道、增加其经济收入,双河镇立足区域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依托“西山药库”产业扶持政策,将红芍、黄精、茯苓、天麻等作为产业兴旺的重点项目进行发展,昔日的小山村变成农民的“聚宝盆”。
红芍花开出大产业
五月的清晨,走进双河镇红芍种植基地,一片占地1000多亩的“花海”格外引人注目,三五村民正在做简单地日常管理。“村里发展红芍产业后,家里一下子就多了两份收入,一份是土地流转费用,一份是基地务工收入,这样的日子我们干的有奔头。”村里的一位贫困户一边在基地忙活,一边乐呵呵地算着收入账。
这样的农户仅河西村就有二十多家。
2016年,红芍基地负责人周能斌以林下种植的方式流转了双河镇200亩油茶基地和苗圃基地,几年来,先后在双河镇、果子园乡、铁冲乡建立规模示范基地5处,发展面积达2400亩,年亩产值5000元以上,累计带动50多户农户务工就业。
红芍产业的不断发展,不仅减少了土地抛荒,同时也为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带来了新的希望。
“黄精”地里有“黄金”
“我们严格按照规范化操作,力争把100亩黄精打造成我镇中药产业示范基地。”在双河镇皮坊村郭友中药材种植基地里,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做日常管护。“种植黄精三年才有受益,但一亩地能产5000多斤,收入可观呢。”基地负责人朱英郭接着说。
对于喜阴的黄精来说,皮坊村林木资源丰富,有着先天性的种植优势。2019年,在当地村两委的引导和支持下,朱英郭流转了村里近百亩的土地,开始发展黄精产业,为近十户贫困户提供了务工就业机会,在2020年被评选为村级产业发展带头人。“接下来我们准备推行‘基地+农户’模式,签订保底价收购协议,带动农户自行发展,让更多人参与其中。”对于未来,朱英郭充满希望。
小茯苓敲开致富门
干净的簸箕,码放整齐的“小方块”,走进皮坊村凉井组脱贫户刘劲功家,70多岁的老人正在将切好的鲜茯苓放在阳光下晾晒,“今年又生产了一些,能多赚好几千块钱呢。”老人笑呵呵地说。
刘劲功是双河镇许多靠着中药材产业顺利脱贫的人的缩影。
双河镇山林资源丰富,是茯苓在大别山产区主要种植地之一。茯苓有健脾宁心、利水渗湿等功效,被古人称之为“四时神药”,加之收益好、销路广,成了当地居民发展中药产业的不二之选。为鼓励农户发展,双河镇立足资源优势,积极谋划, 2020年全镇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农民增收致富取得明显成效。
“土疙瘩”变身“香饽饽”
初冬时节,在双河镇皮坊村、大畈村、九房村一带,农户晾晒天麻场景处处可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里林地多,天麻适合林下种植,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村里负责人介绍说。
2020年,双河镇全镇60多户贫困户发展天麻产业,户均增收近5000元。
仲夏时节,草木丰茂,漫步在双河镇山水之间,中药材产业正如花般绽放,村民们增收致富的希望就在眼前。(殷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