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农产品上行牌
——叶集区发展电商惠民扶贫侧记
“叶集北街有居民下单两份龙虾,老街有居民下单4份鸡蛋、1份黄鳝……”“广东汕头有客户在淘宝平台下单稻虾米5公斤。”5月19日下午,在叶集区姚李镇合兴村电商综合服务网点,负责人徐志红正在统计当天的订单情况。
合兴村属于丘陵地区,史河总干渠穿村而过,不仅种植水稻、蔬菜,也养殖鱼虾,还饲养家禽。有丰富的农产品,也有一定的产量,可打不开销路一直是村民增收路上的一道坎。2018年,徐志红和几位朋友回乡发展,流转土地带领村民种起了小南瓜、火龙果,创办了安徽鼎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电商平台开设店铺初见成效。如何帮助更多的村民打开销路增加收入呢?2019年5月,在省商务厅驻村扶贫工作队、区商务局的支持下,合兴村电商综合服务网点挂牌成立,承担起全村农产品收集、销售的任务,开启了发展电商助脱贫的新路。
结合市场需求,通过品牌的统一包装、策划、营销等方式,合兴村农产品从三无变三有,实现了农产品上行品牌化、标准化、优质化。小南瓜、火龙果种植逐步走上了标准化发展轨道,小南瓜更是通过礼盒包装、刻字订制等模式成为网店主打产品,吸引了全国各地消费者复购。村里的永宁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刘会东蔬菜种植家庭农场等20多个农业经营主体都在网上销售农产品。
多了销路增了销量,村民的干劲更足了。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又在村民致富路上摆了一道新坎。“我们尝试创新消费扶贫模式,通过微信、微店、朋友圈等渠道发布滞销农产品信息,开展居民线上订购、线下卡点取货的无接触配送活动。”
徐志红希望推进的“当日订次日达”的消费模式,既能拓宽滞销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又能让大家足不出户享用到新鲜低价农产品。2月5日,在区商务局的协调下,通过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合兴村的农产品又能外销了。订单越来越多,寻求帮助的外村人也越来越多,合兴村电商网点在叶集城区租赁了配送部、招募了志愿者,积极“叫卖”全区滞销的农产品,先后建有9个微信群,也扩大了全区电商购物的用户基数。王显红家的200个土鸡蛋不到两小时就被订完,刘乃干家的蔬菜、土鸡蛋在三天内售卖了3000多元……“线上卖蔬菜又快又省事,过去压根不敢想象。”尧岭村贫困户程本龙发展了20个蔬菜大棚,在3月份与合兴村电商网点签订了包销协议,在脱贫致富路上大跨步前行。“我们已收到订单18000多个,销售农产品50多万元,其中贫困户家农产品11多万元。”徐志红表示,随着疫情好转,各大电商平台的店铺订单也日渐增多,上行产品包括小南瓜、稻虾米、芝麻香油、手工挂面等全区40多种精品农产品。截至目前,该电商网点为叶集区贫困村民代购代销农产品价值累计120多万元。
樱桃12.5元/斤、四季豆4.5元/斤、土鸡蛋10元/斤……在叶集区百代名城小区、阳光小区入口处,几组24小时智能无人生鲜果蔬售货柜里摆放着明码标价的各类农产品。更为显眼的是,两组扶贫专柜里摆放的农产品多了一张标识牌,特别注明了来源于三元镇龙元村彭立国、史河街道叶南村马申连等贫困户的信息。这是叶集区力促农产品上行的又一种新模式。消费者通过手机微信扫码便可开柜,选拿心仪的生鲜农产品后,电子秤便自动显示钱款待结账,将无人售货与线上商城完美结合。“不用出小区就能买到新鲜便宜的蔬菜水果,购买的扶贫产品还能为脱贫攻坚出一份力,真是便利又有意义。”自3月份投放以来,这种售货模式得到两个小区400多户居民的一致好评,不少居民还办理了会员卡,张其凤便是其中一员。“基地直采直供大大压缩了流通环节和经营费用,能保证消费者在第一时间吃到新鲜蔬果,也让农民得到更多利润实惠。”初试成功坚定了李鑫和几个合伙人的信心,眼下正积极选址、对接更多农产品供货渠道,在全区逐步推广发展农产品智能无人售货模式。
如何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叶集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呢?4月下旬刚成立的史河街道电商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啟磊是一位有着20多年经验的跨境电商佼佼者,对拓宽农产品销路有着深刻思考。通过平台铺设、产品包装、专业运营,积极推广叶集空心挂面、香油,短短时间收到了来自英国的跨境订单。“我们不仅仅要借助电商平台售卖叶集农产品,也希望帮助指导更多的人了解电商、发展电商。”王啟磊表示,中心将注重突出服务功能,由专业人员给予铺设、运营、美工等方面的指导培训,帮助史河街道乃至全区致力电商事业的每个人。
“运营成本、宣传推广、仓储物流……受多种因素制约,有美好前景的农村电商在发展中还需跨过一道道坎。我们要借助传播新渠道,增强扶贫新能量。”叶集区商务局局长潘泽民表示,该部门将进一步加大电商扶贫政策支持、重点引导帮扶,借助直播、短视频、扶贫馆等渠道,增加农村电商民生工程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帮助全区种养户的农产品销得更多、销得更远。(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