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好“耕”基,绘就更美“丰”景
“我们村从去年开始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共计流转了328亩,由村集体自主经营管理。”裕安区石婆店镇安冲村党支部书记胡云婷说道。近年来,石婆店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紧紧围绕粮食生产,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水稻、小麦种植。目前,镇内水稻种植面积共4.8万亩,年产2.4万吨,年产值达5760万元。通过改造,共建成高标准农田9000亩,成立农事社会化服务中心1个,建设粮食烘干厂2个。
安冲村地处畈区,有着水稻种植传统和基础,但由于地势和道路原因,存在田块细碎、耕种不便的问题。近年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小田”变“大田”、“低产”变“高产”,节约用水量、减少病虫害,改造后的土地流转价格由过去的每亩150元上涨至350元,田间作业也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每亩产量可增产200斤。此外同步配套4个提水泵、修建水渠400米,改善灌溉设施,耕地质量和水稻产出率明显提升。
“自己年纪大了,孩子在外面打工,家里十几亩田现在也种不动了,荒了又舍不得,现在流转给村里,不仅能收租金,还能给村里帮忙赚点钱,真是再好不过了,就盼着今年能有个好收成。”村民王维林说道。随着安冲村高标准农田的扩建,水稻日常管护等各个环节的用工持续增加,周边农户也能够就近就业。据悉,安冲村每年水稻产量达40万斤,可带动周边用工97人,人均增收1500元,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
收割、旋耕、开沟……拖拉机轰鸣作响,在稻田中来回穿梭,一派丰收的景象。从种到收,农机逐渐成为田间的主角,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随着高标准农田加快建设,道路不断拓宽,农机进田也更加方便。但由于不少农机资金投入较大,石婆店镇域内的农机非常零散,农忙时常常需要联系其他乡镇的农机手来进行作业。去年以来,机插秧工作大面积铺开,农业部门针对购买农机以及农机手作业,配套了相应的机插秧作业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
该镇三岔村积极谋划,主动申请50万元信用村贷款,成立了农事社会化服务中心,为农业生产提供全过程、全要素的机械化服务。当前该中心已配备收割机、拖拉机、旋耕机、灭茬机、播种机、开沟机等各类机械设备11台,采取自营管理模式,后续还将购置轮式旋耕机、无人机等,不断丰富农机类型,提升作业覆盖面。据介绍,每亩田收割的价格是70元、灭茬是40元、旋耕在60元至120元之间,服务中心所有机器全年作业面积可达上千亩,预计收益可达25万元。
“以前啊,大家‘打场晒粮,看天晒粮’,稻子从地里收上来,水分太大,晒干了才能卖,遇上阴雨天还容易发霉长芽,卖不上好价钱。现在有了粮食烘干厂,烘干机可以很好地解决晾晒场地的限制,避免天气影响带来的损失,也能减轻我们晾稻谷的辛苦。”石婆店镇种粮大户丁为余开心地说道。
为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石婆店镇还积极申报项目,在银岗村建成粮食烘干厂。据悉,该稻谷烘干厂总投资50万元,占地2000平方米,引进全自动化操作机组3套,可以对稻谷进行烘干、除杂、筛选等,每日可处理稻谷45吨,有效地节约了成本、增加了村民收入,也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
随着水稻的成熟和收割,近日稻谷烘干厂开启了热火朝天的工作。跟随该厂负责人耿磊进入厂房内部,拉满稻谷的卡车进进出出,3架烘干机正在奋力作业中,片刻工夫一座座“金山”便平地而起。耿磊介绍,烘干机更易控制水分,更符合达标要求,烘干后的粮食含水量可由原来的22%压缩至14%左右,比在阳光下晾晒更耐储存,通过除杂筛选等环节能有效保证粮食干燥率和品质。
目前,该粮食烘干厂已累计烘干水稻1500吨,实现收入75万元,带动周边15户农户就业,人均收入增长15000元。下一步该厂将扩大烘干厂面积,增加和更新厂内设备,实行电气烘干,努力为更多农户提供服务。(黄雅婷 记者 张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