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干汊河镇多措并举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舒城县干汊河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结合镇域自然条件,深挖镇域资源优势,通过汇聚人才、做强产业、创新模式、改善环境、创建文明等多项举措,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汇聚人才点亮乡村。多方汇聚乡村人才,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头雁”行动,从致富能手、外出有成人士、返乡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党员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行动,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致富能手到村任职,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村民中心组长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退役军人、老劳模等“五老人员”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和引导他们以多种形式、多种身份参与乡村振兴。建立乡村人才库,全面摸排“小能人”“土专家”“田秀才”“经纪人”等乡土人才。开展“能人返乡”行动,支持致富带头人、优秀创业人士返乡领办实体经济企业,担任村级发展顾问,或进入村干部队伍。多方探索教育培养乡土建设、文化传承人才队伍,汇聚乡村振兴人才力量。
做强产业赋能乡村。围绕农业特色产业“138+N” 工程,坚持镇村联动、产村一体,在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谋划大院和新陶村的优质水稻、绕山村虾稻养殖、韩湾村手工挂面、顺河村启德园林农家乐、乌羊村生姜老蒜、瑜城村绿色蔬菜、西宕村农业科技示范、九龙塘村生态旅游、七门堰村苗木、洪宕村阳光雨露水果、莲墩村田藕、龙山村土鸡、靠山村董郞桃园蜜桃、朝阳和复元村黄姜、严冲村板栗、泉堰村有机米、春塘村和正安村油茶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支持各村利用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产业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更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格局。围绕产业深加工和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政府扶持为主导,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包括生姜贮存和稻虾、芦笋生产等17个产业项目,积极申报建设绕山村稻虾基地冷库、韩湾村羽毛加工车间、春塘村油茶加工生产车间等项目,有效助推乡村振兴。
创新模式激活乡村。加快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和新型农民,鼓励和支持通过“电商+”“文旅+” 等渠道,融合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持续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成果,让农民分享改革红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镇村共同投入资金,通过建设工业厂房出租的方法,帮助各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组建劳务公司,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实施“农村产业带头人培养计划”,支持各村设立乡村保洁员、护路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组建劳务公司,帮助更多群众就业创收致富。
改善环境美化乡村。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村居,以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抓人居环境整治由点到面全面推开,通过强化领导、精心安排,创新机制、周密部署,扎实组织开展人居环境专项整治、“三清一改”等系列活动,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让广大群众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收获了更多的幸福感。坚持常态化抓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加大投入,补齐人居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短板,持续加强村镇环境卫生管理,落实长效机制,强化督促检查,落实干部积分、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强化奖惩措施,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治理水平,充分调动村保洁员、公益岗等人员及时将本区域垃圾清扫收集好,由镇村镇办安排垃圾运输车定时转运;通过定期开展“最美家庭”和“最美庭院”评比,实施激励奖励等制度,教育引导居民群众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村庄环境,全面扮“靓”辖区村容村貌。
创建文明引领乡风。持续推进“送戏(图书、广场舞)等下村”活动,推动农家书屋、村民广场、农民文化乐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发挥作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农村传统美德,开展“听党话、感党思、跟党走”宣讲活动,深化脱贫攻坚“五大教育”活动,褒扬孝老爱亲、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精神,引导群众抵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发扬家训文化,开展“让家训上墙、让家风传扬”活动;大力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最美庭院、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好少年等评选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等平台,让身边典型讲述身边故事、教育身边群众。(卢贤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