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清泉”流入民心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
农村饮用水安全是关系老百姓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但长期以来,农村供水工程标准相对较低,一些乡村工程管护薄弱等问题一直存在,成为制约农村供水保障的瓶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让广大农村群众实现“吃安全水、放心水”的美好愿景,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市水利局聚焦改革难题,科学谋划、精准发力,深入推进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力度,让干净水、放心水润泽百姓的生活,流向人民的心田。
规范管理见成效
初冬时节,走进裕安区青山乡陶洪集水站,但见厂内干净整洁,焕然一新的环境令人眼前一亮。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裕安区水利局先后两次对水厂进行环境整治,进行技术改造,同时,对水厂的运营和安全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的规范,各种标识醒目动人,水厂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三分建,七分管。裕安区农村饮水管理站技术负责人王震告诉记者,裕安区农村供水企业较多,几乎每个乡镇都有一个水厂。由于点多面广,经营水平参差不齐,对农村供水保障工作有一定的影响。今年以来,区水利局逐步收回部分管理经营不善的私人或承包经营的水厂,从而实现规范化管理来保障农村供水。通过改革,让农村供水实现规范化管理,专业化运行,让农村供水回归公益属性。
改革取得的成效,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以前的水,因为设备老旧,管道时间长了,水质时好时坏,碰到下雨天,水很浑。现在水质很好,变清了,我们用的也放心。”裕安区青山乡杨湾村村民李贤义回忆起今昔对比,感慨地说道。
据了解,下一步,市水利局还将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思路,逐步兼并整合中、小型供水工程。对需要保留的小型工程,进行标准化改造,进一步完善制水工艺,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城乡一体保供水
在市水利局拟定的全市水利工作“十四五”规划中,记者注意到,关于农村供水,下一步将以城乡供水一体化为发展方向,以区域规模化供水为主体,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依托区内在建和拟建的跨区域调水工程、水库工程等,进一步优化供水工程水源布局,健全农村供水工程体系。
为了使城乡居民共同饮水,霍山县成立了安徽大别山水利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运营管理单位,目前已将城乡供水一体化城区管网延伸工程延伸至畈区8个乡镇,项目一期工程已经上网招标,总投资8千万。预计二期工程投资9千万,明年4月挂网招标,到明年年底,将使畈区8个乡镇全部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我们霍山县是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城乡供水要实现均衡发展。目前城市的自来水供应非常正常,水质也达标,农村供水相比城市供水建设标准较低、规模较小,在干旱、洪涝等特殊季节供水保障能力不高,时常出现供水水量、水质不稳定的问题。为了乡村振兴发展,我们要全面推进乡村供水一体化。”霍山县安徽大别山水利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家洪在采访中说道。
据了解,为明确建全完善供水工程体系,霍山县坚持依靠佛子岭等大型水库可靠的水源布局,将供水管网向县城周边村镇铺设,积极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随着一根根管道连接组建,一条条供水“动脉”开始涌流,沿着曲曲绕绕的山路,流入村村户户的家里。据霍山县与儿街镇高河水厂厂长杨德林介绍,去年下半年,百福庵村水厂使用以来,目前实际日供水量50吨左右,覆盖70多户,供水人口约200人。下一步管网延伸后,还将覆盖辖35个村民组,实现3700人全覆盖。
虽然我市已有效解决了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但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居民对供水保障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为进一步缩小城乡供水差距,统筹城乡供水发展,当前最紧要的就是要打破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点散网多”的布局,走规模化经营的路子。为此,市水利局多次深入调研县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人员配置、合同期限等情况,提前谋划布局,并按计划同步推进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对标先进发达地区,我们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上仍存在差距。在水利领域建设、管理中,运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较少,思路不宽、创新办法不多,有很大探索空间。下一步,我们会把先进经验转化成具体措施,落到实处,推进部门监管、运行管理、社会化维护同向发力,建立健全工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推进水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高起点,高质量做足、做活水文章,把我们水利工作做得更好。”对于下一步工作,市水利局副局长钟庆华说道。(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汪娟)
记者感言
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农村饮水安全逐渐转变为农村供水保障。要巩固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成果,补齐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短板,唯有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思维。一方面,要推行农村供水规模化、专业化思路,全面深化农村供水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理体制;另一方面,要在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提升农村供水管护水平等方面精准发力,不断提升农村饮水、供水标准,让广大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幸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