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超防洪限制水位近2米”意味着什么?专家释疑
“受近日强降雨影响,三峡库区水位持续上涨。目前库区水位接近147米,超出防洪限制水位近2米。”6月21日,央视财经的一则报道引发网络关注。由于近期长江流域多条支流多站发生超警及以上洪水,于是有网友对三峡“超出防洪限制水位近2米”表示担忧:这是不是意味着水库不安全了?
其实并非如此。“汛限水位是水库留有最大防洪库容的标志,与一旦超过了就有发生洪水危险的警戒水位的概念完全不同。”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解释道,所谓汛限水位,其实就是该水库留有最大防洪库容的水位。
通俗点来说,在非汛期,水库保持较高水位用于供水、发电、灌溉等功能。但在汛期来临之前,水库须将水位降至防洪限制水位,以腾出库容迎接可能到来的洪水。三峡工程的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相应库容393亿立方米。汛期防洪限制水位145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6月21日报道中所称的“接近147米”的库区水位,与175米水位之间,仍有超过200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空间。
据张博庭介绍,过去由于科技和信息技术不够发达,人们对长期气象的预报也不是十分准确。所以,为了保障发挥好水库的防洪作用,在汛期一般总是要求水库,以留有最大的防洪库容的汛限水位运行。
根据三峡集团此前发布的消息,2019年12月,三峡水库启动了本轮汛前消落工作,初始水位174.79米。今年6月8日17时,在长江主汛期来临前夕,三峡大坝上游面水位已消落至防洪限制水位——高程144.99米,提前腾出了221.5亿立方米、相当于1550多个西湖的全部防洪库容。三峡水库由此开始进入防洪调度阶段。
上述消息称,“根据相关调度规程,原则上,汛期三峡水库水位将按防洪限制水位145米控制运行,以保证防洪库容充足。当长江上游来水可能对中下游安全造成威胁时,三峡水库将利用提前腾出的防洪库容,将洪水拦蓄在库内;待洪水退去,在保证下游安全、库岸稳定等的前提下,三峡水库将逐步降低水位至145米,再次腾出防洪库容,应对下次可能发生的洪水。”
包括三峡水库在内,据水利部消息,截至6月8日17时,纳入联合调度的控制性水库群共腾出防洪库容约560亿立方米,部分水库在汛限水位以下还有217亿立方米调节库容,40座控制性水库共有777亿立方米库容可调蓄洪水。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6月22日会商要求,加强控制性水库调度管理,科学调度三峡、丹江口等水库,相机拦洪错峰,确保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
多年来,我国水库汛期调度基本上采取固定时间固定汛限水位的调度方式。综合考量上游水库联合调度、发电、航运、防汛等因素,张博庭建议,将目前固定、静态的汛限水位改为动态指标更为科学。
张博庭对澎湃新闻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的长期气象预测已经相当准确。再加上我国各个流域上已经建成了很多梯级水库,某一单座水库的防洪作用,并不一定总是要以保持最大为好。“三峡水库每年汛期的水位每提高一米,据测算,大约可以增加5亿度的电量。更重要的是,在特大干旱之年,保持汛限水位还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水资源损失。例如,我国的三峡和龙滩等大型水库,都曾经因为秋季的特大干旱而出现过蓄不满水,影响整个枯水期水资源供应的问题。”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发达国家已纷纷采用更科学的动态汛限水位。“不再追求单个水库,在汛期一定要把水位降低到汛限水位。而是根据水情的预测,和梯级水库群的综合防洪能力,实行动态的汛限水位管理。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水库的水资源效益。”
澎湃新闻记者 杨 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