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社会新闻>详细内容

确保北京“应检尽检”,医护上门做核酸检测

编辑:汤晓雪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06-23 09:15:20 【字体:

  近日,北京按照“应检尽检”原则,对几类重点人群统一开展核酸检测。北京市内的核酸检测需求量增加。为满足需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以下简称佑安医院)作为可预约核酸检测的医疗机构之一,连日派出由各科护士组成的外采团队,赴北京各地给需要做核酸检测的团体统一取样。最多一次,医院派出了10名护士,分组给1400多名待测者取样。

  外采团队是如何上门采集咽拭子的?6月19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佑安医院的一支外采小分队,记录其外出取样的全过程。

  3个小时完成240多份采样

  19日下午,佑安医院护士长李国英和ICU护士郝建平组成了一支外采小分队,她们推着一个24英寸的深色拉杆箱,从佑安医院西门出发,约半小时后抵达中国法学会大楼。在一楼门厅处,李国英和郝建平按顺序摆放好200多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样管,随后进入值班室穿戴防护服。当天,北京最高气温35℃,李国英笑着说:“刚穿上就开始出汗了。”

  N95口罩,医用乳胶手套,防护面屏……互相检查一遍防护是否到位,她们开始了采集工作。

  待测者上前,摘下口罩,头部后仰,张大嘴:“啊——”郝建平用棉棒越过舌根,在待测者咽部擦拭。取样后,她轻柔地将棉棒插入写有姓名及编号的采样管,顺势把棉棒折成两截,一截留在管内,另一截丢进黄色塑料袋中,李国英迅速盖好盖子。接着,按事先准备好的测试者名单,李国英循着编号迅速找到下一个待测者的采样管。如此往复。两位护士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我怎么看有的是捅鼻子呢?”一个中年男子一句话把忙碌的李国英逗笑了。李国英笑着回答:“那是鼻咽拭子!”取样时,有些人毫无感觉,有些人不停往后退,还有人猛烈地咳嗽起来,郝建平没有躲闪。

  25岁的姑娘小余(化名)很紧张,哭了。几个同事上前安慰她:“没事,小余,一会儿就弄完了。”被硬生生推到郝建平跟前的小余抹了抹眼泪儿,郝建平安慰了一下,抓紧机会,在短短10秒内就采集到了小余的咽部样本。

  大约40分钟后,李国英腹部的汗水浸透了防护服。由于天气热,汗水又被蒸发掉了。但李国英顾不上休息,继续投入紧张的采样任务中。

  忙碌了三个半小时后,只要再采集4个人的咽部样本,就可以收工。但是,由于临时加进几个人检测,无菌采样拭子不够。李国英赶紧打电话到医院,让护士王变连忙送了些过来。

  18时左右,终于全部测完。郝建平长舒了一口气。她们脱掉防护服,收拾物品,把采样管放进拉杆箱,将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全部装进双层黄色塑料袋中,所有垃圾都要带回医院统一处理。

  “好累啊,腰酸背痛。”郝建平累得瘫软在车座上。

  集体做检测,高效快捷

  抵达佑安医院门口时,护理部护士安丽所在的另一支外采小分队也刚好返回。“我们今天是给一个综艺节目的工作人员做核酸检测,测了99人。取样地点在食堂,不太通风,特别热。”安丽说。

  来不及休息,没空吃口饭,李国英和王变仔细检查了一遍在中国法学会采集的240多份样本。确认无误后,王变把采样管放进高约1.5米的冰箱,等待检验科的人来取。

  此时,将近19时,夕阳西下。医院走廊上,另外4名护士正紧张地给采样管贴条形码,为第二天的外采工作做准备。她们接到通知,第二天要给800多名待测者采样。李国英、郝建平和安丽很快加入准备工作,一直忙到深夜将近24时。

  李国英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疫情暴发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救治患者,没有派出外采团队上门做核酸检测。这一次北京疫情反复,检测需求量突然加大。“医务科和护理部集思广益想到了这个方法,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快速的核酸检测服务。现在医院有专人统一协调外采团体,2—3个人组成一个小分队。要检测的团体低于100人时,一般就只有一个人去取样。”

  郝建平认为,派出外采小分队给团体统一做核酸检测是很好的工作模式。“可以减少人员在医院聚集的机会,提高检测效率。如果是个人做核酸检测的话,需要先预约,但门诊的接待量比较大,一般只能预约到三四天以后的检测机会,花的时间就比较长。”

  对被检测者来说,集体检测的确是一件好事。“个人在网上预约检测,号有限,过程慢。但上门服务就很快,不用挂号。”李国英说,根据佑安医院外采工作的规定,集体做核酸检测的话,至少要有30人才可以。记者了解到,北京多家医院派出了类似的外采团队。(实习记者 代小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