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社会新闻>详细内容

中国大陆首个国家公园探寻生态与民生平衡之路

编辑:汤晓雪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06-15 15:23:00 【字体:

  六月,香格里拉迎来旅游旺季。59岁的藏民都杰七林在忙碌中度过冬季森林防火期后,又转入了夏季旅游看护期。

  都杰七林家住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洛茸村,这个传统藏族村庄坐落在中国大陆首个国家公园(试点区)——普达措国家公园之内,村民以牧牛放马、种青稞麻茎为生。都杰七林曾是农牧民、伐木人、猎人、牵马导游,如今是农牧民和生态护林员。

  30年前,在都杰七林年轻时,迪庆州发展依靠“木头经济”,天然林采伐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一度高达80%。洛茸村与其他藏族村庄一样,伐木、捕猎,靠山吃山。“过去砍树卖木材、打猎售野味,一年忙到头,过个年还要向亲戚借钱买糖和酒。”都杰七林告诉记者。

  1998年,中国做出长江上游天然林禁伐、限伐决定,遏制住迪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洛茸村村民的收入也受到一定影响。可时间不久,2000年,香格里拉旅游业兴起,对游客开放属都湖、碧塔海两个景点,都杰七林和村民们将自家的牧马牵出,装上马鞍,向旅游业进发。“当时我靠‘牵马游’,每月可收入3000元(人民币,下同)。”都杰七林说。

  “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普达措,世居在里面的村民纷纷牵着马匹,载着游客在湿地、草甸、森林里游玩,一些村民在草地上摆摊卖烧烤、零食和土特产。”普达措国家公园管理局保护科原科长丁文东告诉记者。

  旅游似乎给村民带来了可观收入,却是以破坏草甸、污染湖水、侵扰森林为代价。丁文东说,“马匹对草地过度啃食,野草没了,村民就拉饲料进来,近千匹马的吃喝拉撒也都进来了,严重影响属都湖、碧塔海水质。它们还载着游客在林中乱窜。”

  普达措国家公园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核心区域,以高山湖泊、雪山草甸、峡谷溪流、原始森林、地质遗迹为主,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保护价值和展示价值极高。

  2005年,迪庆州依托碧塔海云南省级自然保护区,整合属都湖和尼汝区域,引入国际上通行的国家公园理念,在中国大陆率先进行国家公园建设试点。丁文东说,“目的就是改变粗放旅游模式,寻求发展与保护生态之间的平衡。”

  次年,迪庆州按照“政府主导、保护优先、特许经营、社区共荣、社会监督”的原则,开始了国家公园管理方式的尝试,设立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展示区、传统利用区。

  “牵马游、烧烤摊等被取消,但也要考虑村民生计。”丁文东说,村民退出景区内的烧烤、摆摊、骑马等经营活动后,由特许经营公司对公园涉及的各村村民总计3696人按不同标准进行生态反哺。近10年来,反哺资金达1.5亿元。

  都杰七林告诉记者,他们家一年可领到反哺资金5万多元。

  除生态反哺外,公园内的工作岗位亦优先聘请园内村民,目前周边村民占员工总数的32%。都杰七林当上生态护林员,每月工资2000元;妻子轮值当清洁工,每做一月也有2000元收入;再加上30头牦牛、15亩地、采集野生菌,全家年收入近10万元。

  多年探索实践,普达措国家公园试点区在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实现自然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上,闯出了一条由政府主导、企业社区共投共建共管共享的有效路径。(完)

  作者 缪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