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社会新闻>详细内容

须防青少年“入戏”饭圈文化太深

编辑:王丹妮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发布时间:2020-06-10 09:25:48 【字体:

  饭圈文化是以明星艺人的粉丝为主导形成的青年亚文化。通常来说,“饭圈”会围绕着某一明星或偶像组合形成虚拟社群,建立常态化联系,为“爱豆”打榜、购买产品、制造话题、线下众筹以及组织见面会等活动。在互联网媒介和粉丝经济的助推下,如今“偶像养成”多是依托粉丝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哪怕没有作品、哪怕资质平庸,只要有疯狂粉丝、充足流量、爆款话题和网络热度,就有可能“C位”出道。“爱豆”与粉丝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最初的单向崇拜、有限互动到现在的精神“占有” 、实时追踪。粉丝群体也从自发的、松散的文娱社群发展成为有组织、专业化的利益圈层。

  饭圈文化有一定的文化影响力和创造力。一些有担当的演艺明星会依托粉丝群体,发起公益号召、实施慈善救助,以身作则为“饭圈”带来正能量。然而就目前频发的种种“乱象”来看,“饭圈”更多的是在产生负面效应。有的粉丝为追星荒废学业、离家出走;有的粉丝不惜重金为“偶像”打榜、应援、刷流量;有的粉丝为追星堵塞机场、车站,成群结队、大声喧哗;有的粉丝为追星在网络上相互谩骂,挑动负面情绪、违反公序良俗;有的粉丝曝光“爱豆”的行程住所、个人信息和日常生活。“饭圈”已经形成一条隐形且周密的产业链,在娱乐企业、经纪公司和职业粉丝的合谋下,当粉丝们热泪盈眶、撕心裂肺为偶像应援埋单时,幕后“玩家”却可能正进行着利益瓜分。某种程度上,粉丝对“爱豆”的过度追捧折射出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因此,呼吁理性追星、净化娱乐生态势在必行。

  某些生于饭圈的“顶流”艺人,实际上艺术水平不高、艺术资质欠奉,甚至没有一部拿得出手的作品,他们只能在饭圈的世界里寻找存在感,虚张声势、自我陶醉。也有一些演艺明星本来不必依赖饭圈文化生存,无奈在商业逻辑绑架之下,只能被动配合饭圈的表演。在此情况下,演艺明星要提高文化素养和演艺才能,用作品立名气,用艺德树形象,建立正确的演艺观。

  这离不开行业生态的调整完善。很多投资方痴迷于流量,认为“顶流”才是硬道理,这加速了饭圈文化的扩张。在演艺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艺人的更新率、迭代率和淘汰率越来越高,成材率、成名率和成功率却越来越低。锁定饭圈、套牢艺人、吃定粉丝,挖空心思让捧红的艺人快速变现,成为许多投资方的不二法门,也造成了行业生态的非良性损耗。因此,要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娱乐行业的商业运作行为。

  此外,还要呼吁年轻人理性追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流量为王的误导下,捧红谁、封杀谁似乎是粉丝说了算,粉丝好像成了“爱豆”的“金主” ,而偶像则成为粉丝情感投射、身份归附和欲望想象的载体。这种吊诡的造星机制,让粉丝感觉自己掌握了很大的话语权,并由此产生极大的心理满足。因此,针对粉丝的一些情绪化和不理智行为,呼吁社会、家庭、学校和演艺行业共同努力,规避消极影响,帮助青少年构建起健康向上的饭圈文化,正确认识自身与偶像的关系。(杨洪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