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洗手、囤积防疫物品 应学会调节“强迫症状”
自今年1月起,新型冠状病毒在我国肆虐,每个个体在疫情下的生活也多少受到一些影响。小A就是我们接触的一个典型个案。
小A是一位生活在上海的家庭妇女,平时就经常容易因为小事焦虑。自疫情暴发以来,她每天都会关注疫情的报道,前一段时间,看着确诊人数不断攀升,新冠病毒传染性又大,更加引发内心的焦虑和紧张,愈发担惊受怕、坐立难安,每天都担忧自己和家人被感染。
小A又看到新闻上呼吁市民在家要勤洗手,多通风,注意个人居住环境消毒,于是每天都要反复洗手,不管洗几遍,还是担心没洗干净,甚至会因为在洗手过程中被其他事情打断、继而感到特别焦虑。
不仅如此,因担心疫情期间买不到清洁和消毒用品,小A在家里准备了超量的清洁和消毒物资。家里的柜子和储物间堆满了消毒水,虽然储备已远远超过疫情防控需要,可每次出门,她还是要采购一批清洁用品,甚至通过各种途径囤积这些用品。
渐渐地,小A自己和她的丈夫都觉得好像不大对劲。为什么小A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原因可能是,小A由于对疫情的过度担心和焦虑,产生了强迫症状。
不反复做这些动作,就会焦虑不已?
什么是强迫症?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强迫症是临床上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问题。强迫观念是反复出现在脑海里持久的想法、冲动或画面,人们往往觉得这些想法和观念没有必要甚至不合逻辑,但却难以摆脱,控制不住这些想法的出现。强迫行为是反复出现的动作,比如疫情下强迫性的反复洗手。有些人常感到,不去反复做这些动作会产生难以耐受的焦虑,甚至不能中途停止和打断正在进行的强迫行为。
那么,如何去区分我们是否出现了强迫症状?区分的关键,还是一个“度”。在疫情影响下,每个人都害怕自己被感染,有一些担忧和恐惧是很正常、合理的,但这些担忧和恐惧如果每天都在脑海里反复出现,难以摆脱,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那么这就超过了一个合理的范围,有可能出现了强迫观念。
另一方面,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多消毒,这些本身也是疫情下非常鼓励的行为,但每天反复洗手、洗澡、洗衣服停不下来,甚至中途被打断会感受到强烈的焦虑,这就可能出现了强迫行为。
再如,中国人讲究有备无患,多准备点清洁和消毒用品本身是无可厚非,但要是准备了远远超过疫情需要的量,但还是停不下来囤积行为,这可能也超过了正常的度,成为了强迫行为。
以上也是目前疫情影响下较容易出现的强迫症分类中的强迫清洗和强迫囤积。
出现强迫症状,不等于强迫症
需要说明的是,即便出现了以上的强迫症状,我们也不用过于恐慌。因为,出现强迫症状不代表就患上了强迫症。可能,您本身日常生活中就比较容易焦虑,那么强迫症状可能就是您在疫情影响下出现的过度反应。如果您能及时注意到这些问题,并能及时中断自己的强迫症状,避免其继续加重,那么也不用太过担心。
如果强迫症状难以通过自己努力缓解,甚至持续恶化,对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还是建议做好防护、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
应对紧张焦虑,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适度阅览疫情信息,识破谣言
在目前形势下,新冠肺炎疫情的走向是我们每个人都关心的话题,时刻关注疫情变化对于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固然很重要,但切勿每天花费过多的时间搜集和阅览这些信息,特别是您如果本身是易焦虑的个体,浏览过多的负性信息,更容易引起和加重紧张。同时,这个时期网上的谣言也较多,很多谣言制造者的目的就是为了造成恐慌、赚取关注度,因此在看到很多信息时,要注意明辨信息的真伪,以官方发布为准。
★适度娱乐,转移注意
对于疫情的紧张和焦虑,转移注意力或许是个不错的方法。你可以看剧、追星、听歌、看球、适度游戏,或是在线上聚会聊天,亦或搬出闲置在家的健身器材,从哑铃到划船机,做适当运动。总之,在家里,做一些适合自己的娱乐活动,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焦虑。
★想法只是想法,学会放松
在强迫观念里,对一件事情的后果,我们的认识往往会有过分的夸大、灾难化和绝对化。例如,我的手要是没洗干净,可能就会把病毒带进家里,家人会因我感染,甚至家破人亡,所以只有通过不停地洗来缓解这种焦虑。但事实上,想法只是想法,不代表现实,没有反复清洗也不代表着我们自身和家人会更危险,适度清洗即可。相应的,我们可以学习一些放松技术去缓解自己的焦虑和恐惧,例如,腹式呼吸放松法或者采用正念的方法进行放松等。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因疫情而产生的紧张与焦虑自己难以处理,那么,寻求专业帮助是不错的途径。目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通过各个途径,在心理上为需要帮助的个体提供援助。
市民将可使用“上海健康云”App或通过“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进入相应平台获得相关心理援助服务。市民也可通过拨打市心理援助热线12320-5进行求助。
■张飞 范青(作者分别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医师、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