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社会新闻>详细内容

高校师生“战疫”中唱响时代好声音

编辑: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2020-03-02 08:14:35 【字体:

  报名参加援鄂医疗队、科技攻关助防疫、艺术创作呈现“战疫”故事、参与志愿服务……

  高校师生“战疫”中唱响时代好声音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把战“疫”专题融入思政课堂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虽然延期开学,但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首都各高校的师生没有“缺席”,他们结合专业背景,用己所长,尽己所能,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着青春力量。

  援鄂抗疫医疗队里争当先锋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2月24日,一声声庄严响亮的宣誓在武汉北大医学援鄂抗疫医疗队的临时驻地响起。“火线”上的发展会,见证了曹帅、姜华、沈宁等11位北大医学人追寻着人生的信仰,这一天,他们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刻,也成为他们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在北京与武汉前线连线,共同见证队员们入党的光荣时刻。

  他们是北大医学“逆行”湖北400余名国家医疗队队员中的光荣成员,也是医疗队里157名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医护工作者中的优秀代表。“我来前线,我妈妈并不知道,回去后,我可以骄傲地跟她说,妈,您儿子入党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姜华说,2月7日,他作为医院援鄂抗疫医疗队第三批队员奔赴武汉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抗击疫情的队伍中,也有这样一群“90后”。他们义无反顾奔赴武汉,勇敢地“逆行而上”。

  2月20日的凌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杨玉婷在湖北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隔离病房内值夜班,为患者输液,巡视病房。而这天,是她29岁的生日。这一次,没有鲜花、蛋糕和礼物,也没有亲人陪伴。有的是与她一同战斗的队友和她不分昼夜救治的患者。在这“特别”的一天,奋战在一线的杨玉婷,用充实的工作“点燃”了她29岁生日的蜡烛。

  科技攻关瞄准“战疫”一线

  近日,一款由北京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联合孵化企业广州赛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智能配送机器人火线驰援武汉市汉口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江西鹰潭市人民医院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协助完成具有高感染风险性的医护工作,极大降低了医院交叉感染风险和紧缺医疗物资的损耗。这些移动的“机器勇士”受到医护人员的喜爱,拥有了“小逸”“小勇士”“平平”“安安”等温馨的名字。

  据北京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定位导航技术学科带头人、赛特CTO、自动化学院2013届博士校友赖志林研究员介绍,目前已有价值1000多万元的智能机器人被捐赠部署到定点医院。这些机器人集成现阶段全国最强的无人驾驶技术,有超强的“记忆力”,可以自主识别读取地图,自主识别读取工作环境,自主规划路径,完成物资的点对点配送。“比如从药房将药品送到护士站,只需将药品放入机器人的‘肚子’,告诉它去哪里即可”,赖志林说,在输送过程中,无需人员操作,极大地减少了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的频次,起到较好的隔离保护作用。在设置好程序后,这些智能机器人还可以实现自主开关门、自主搭乘电梯、自主避障、自主充电等功能。在帮助一线医护人员减轻负担的同时,也降低了临床工作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

  科技战“疫”,不只北理工一家。疫情当前,首都各高校师生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加强科研攻关,助力疫情防控。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张纯发表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的关于建立城市安全韧性交通系统建议》一文,分析了疫情中畅通的城市交通系统所承担的角色,以及其对社区空间分级管理、社区生活圈关照和公众社交大数据情绪等方面的影响。北京邮电大学张平院士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大中城市“社区疫情防控云平台”,在各地复工复产之际,实现了街道社区的高效疫情信息登记。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教师肖若秀及其团队与北京某市级定点医院经过多日合作,实现了首次通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CT影像对病变范围进行数字三维重建。此项技术为临床诊断提供定量分析手段,并已在临床上获得了初步验证。

  用艺术作品呈现“战疫”故事

  原创书画、歌曲、美术设计……日前,首都各大高校纷纷发出艺术战“疫”倡议,面向青年教师、学生征集各类原创艺术作品,号召大家发挥专业技能,用艺术作为载体,为防控工作发声助力。

  中央美术学院面向全体师生发起“绘众志成城 展中华之美”抗击疫情艺术行动征集令,很多作品来源于00后学生,他们的记忆中没有17年前的“非典”,但面对这次“新冠”疫情,他们拿起了手中的笔,用“画”来表达心声。

  用画笔“战疫”的还有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刘雨沐和李文昕,她们设计的海报作品被大兴区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村庄(社区)防控组选中,防控组制作两种海报各3000张在大兴区20个镇街的社区、农村、楼宇张贴。

  清华学子于盛创作了歌曲《白衣城墙》、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指挥专业研究生李英启参与创作了歌曲《一起迎接春暖花开的时候》,歌词“你要走,来不及和家人挥手。你要走,那里的病人在等候。你要走,因为祖国在招手。你要走,一起迎接春暖花开的时候!”催人泪下。李英启是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广场合唱分指挥团队的一员,这一次,他希望以歌曲的形式与祖国共克时艰。

  “战疫”专题融入线上思政课

  在近日首都多所高校的“开学第一课”中,“战疫故事”被搬上了“云课堂”,成为思政课最生动最鲜活的“教案”。

  “凝心防控齐聚力,谁怕?劝君自强学莫停”,2月24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迎来线上开学的第一天。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张明明副教授的“云课堂”从“思考反思”“使命担当”“精神理想”三个层面展开讲解。在“使命担当”环节,她勉励青年学子要树立规则意识,增强法治精神,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展现青年人应有的使命和担当。

  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武贵龙以“铸钢铁战疫防线 扛硬核北科担当”为主题,向全体师生发出思想动员令。希望大家在最美逆行天使、军民硬核同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中共同感受中国力量,用钢铁般意志铸牢战“疫”防线,用硬核式表现扛起北科担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蒋庆哲讲述了校医院护士李娇、餐贸联合党支部书记李凤民、保卫处群体和学生志愿者等人的感人事迹,与大家分享了贸大人为战“疫”做出的努力,并寄语广大学子“不负韶华、只争朝夕,努力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国际化领军人才”。

  当“志愿者”助力家乡“战疫”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足球运动学院博士生王少杰,老家在河北邯郸北豆公村,听到村党支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倡议后,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疫情防控工作。他将家乡的几个大学生组织起来,组成疫情防控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并根据每个人所学的专业分配工作:新闻专业的同学负责疫情宣传、文字整理;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负责全村居民信息排查统计汇总,建立重点关注人群台账等,各组有针对性地协助村委开展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的周俊怡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发现大家更倾向于图文形式了解疫情。于是,她开始动手画图,并参与到了图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绘制的公益小组。从信息资料的收集查证,到官方报道文字的凝练提取,再到医学术语的理解转化,她把绘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当作一件“大事”来做。最终,周俊怡参与绘制的《新型冠状病毒防疫手册》被湖北科技出版社收录出版。

  “父母在一线战‘疫’,孩子们谁来管?”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学生陈奕漩在网上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中学一名九年级女生辅导功课的事件备受关注。“我爸爸也奋战在一线,所以我感同身受”,推己及人,陈奕漩通过当年的班主任和母校同济附中取得了联系,母校非常支持他的想法。于是,他开始在网上“一对一”帮助一名九年级的学妹。社科大团委获悉该情况后,向校防疫指挥部汇报,校长张政文对陈奕漩的想法予以充分肯定,并责成校团委与同济附中建立联系,在校内选拔优秀的志愿者为同济附中的学生进行线上“一对一”辅导。

  文/记者 刘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