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社会新闻>详细内容

中新时评:中西医并重是全人类之福

编辑: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02-28 13:46:56 【字体:

  中西医并重,是对抗新冠肺炎病毒的有效武器。在没有硝烟的战“疫”中,这不止是中国人的福气,也将造福全人类。

  汉代司马迁在《史记·补三皇本纪》中写道,炎帝神农氏“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在生活中积累用药知识。

  两千多年前,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问世,这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历代中国著名医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和建树,大多能找到与该典籍之间的渊源。

  那么,新冠肺炎在中医看来是什么病?属“疫病”范畴。

  如何防治“疫病”?先人们早已给出方法。“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黄帝内经·素问》翔实记载“五气护身避疫之法”。

  在秦代,中国便有了世界上最早的隔离医院——疠迁所,用于麻风病患者的诊治。

  纵观几千年发展史,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形成了一套辨证施治规律和原则。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抗疟疾药物青蒿素,不仅治愈了众多的中国患者,更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她因此获颁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感言在研发的最关键时刻中医古代文献给予灵感和启示,“青蒿素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人类的一份礼物”。

  发生于2003年的“非典”疫情,重灾区广东和北京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接受中医治疗后患者的发烧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根据北京市“非典”医疗救治指挥中心中医组统计,截至2003年5月28日,北京市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患者超过50%。

  “与SARS相比,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介入明显提前。”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指出,疫情防治工作中,中医药应尽早介入并发挥作用。

  经历过“非典”一“疫”的北京,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就强调中西医并重,且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的动作更快、力度更大。

  曾参与“非典”救治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学科带头人李秀惠说,疫情暴发后,中医药专业人员全过程参与救治。

  她说,许多患者因病毒感染而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病情明显加重,因此在病情进展早期,给予小剂量、短疗程激素治疗,同时给予益气除湿、解毒凉血的中药汤剂联合治疗,能明显抑制炎症反应,又避免激素的副作用。

  都是新冠肺炎,在中医药专家眼中,武汉患者和北京患者在用药上并不同。

  北京佑安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汪晓军指出,和武汉地区的湿寒不同,临床中发现,北京地区的新冠肺炎患者明显带有热性,在实施“一人一方”基础上,会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药方。

  截至2月22日,北京市中医药治疗患者中,使用中药汤药的比例为82%。中医药治疗总有效率为92%。

  中医药发挥的力量不可小觑。在北京之外的很多省份,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治疗率超过九成。

  到底中西医哪个好?张伯礼认为,争这个没有什么意义。

  “发挥中医和西医各自的长处,能够优势互补,给病人更好的医疗照顾,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他说,重症以西医为主,西医的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生命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这时候,中医虽是配角,但同样不可或缺。

  “中国人应该感到幸福,有两套医学保证,有什么不好呢?”张伯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黄帝内经》《本草纲目》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火罐、川贝枇杷露走红海外……中医药日益获得国际认可。

  目前,全球疫情形势愈发严峻。中医药将在这场战“疫”中让“东方智慧”造福更多民众。(完)(记者 杜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