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提示、可检测、会纠错…这位垃圾分类“守门员”不一般
垃圾分类后,投放共分几步?在较早探索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的杭州,早晚各有两个小时的定时投放时段;如果错过了时间,则要投到误时投放点;如果想悄悄“蒙混过关”,一批新上马的智能化设备将进行精准阻拦……“AI智能垃圾箱”投入使用后效果怎么样?记者前往多个试验站点,一探究竟。
位于杭州下城区天水街道戒坛寺巷的24小时误时投放点,4个垃圾箱中有两个标注了“AI智能垃圾箱”的牌子,可分别投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
记者来到现场,看到一位阿婆正娴熟地操作。她按下液晶显示屏下方的金属按钮,只见投放口缓缓打开,等到垃圾完全放入后,投放口又稳稳关上。随后在屏幕上,展示了她投放的厨余垃圾等废弃物的照片、重量。投放完毕后,显示屏提示:本次投放合规。
记者观察发现,操作全过程都有语音提示。此外,智能垃圾箱能运用AI技术和红外技术进行自动检测。如果投放不合格,垃圾箱会利用内部机械手,进行正确分类。
为了检验机械手的准确性,记者试着将一个易拉罐放入易腐垃圾箱中,箱门关闭后就传出投放不合规的提示,机械手随即二次分拣,将易拉罐投入另一个垃圾箱。
相比之下,位于新德佳苑西区的智能垃圾箱体积大不少。这台设备运用联通5G网络,便于图片、视频的上传。同时,垃圾箱运用红外感应技术,可以智能识别垃圾种类,且能在不碰触的情况下打开箱门,避免和污物的接触,还具备防夹手功能。
负责维护该片区智能垃圾箱的技术人员表示,“居民的相关投递数据会在后台记录,包括污物废弃物照片、投放结果等,社区工作人员可第一时间掌握。”
对这样一个新生事物,市民接受程度如何?
“妈妈,糖果纸怎么扔呀?”一位小姑娘蹦蹦跳跳地跑向垃圾箱,紧跟着的母亲叮嘱:“这是其他垃圾,别丢错了。”一位老奶奶饶有兴致地在旁围观,一开始她说自己年纪大了不会用,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很快掌握了技巧。
记者从电子屏幕上看到,截至1月9日下午5点44分,戒坛寺巷社区的智能垃圾箱共计投放1772人次,投放重量达到1.1吨,合规率达94%。“误时投放点的效果良好,反映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正在提高。”工作人员说。
据介绍,今年下城区将会通过技术手段,改造2000余处误时投放点,以数字化技术提高垃圾分类准确率。(记者 朱廷锴、王俊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