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社会新闻>详细内容

援外医生在撒哈拉留下医术与爱 身患癌症仍想回去

编辑:汤晓雪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0-01-09 09:36:30 【字体:

  郭璐萍,这位江西省新余市妇幼保健院的女医生,虽然无法再拿起手术刀,却用另一种方式践行着永远做一名好医生的诺言。

  “我真的离不开,一天都离不开”

  “我是医生,我可能有肿瘤,我需要做检查。”2016年1月,从突尼斯辗转迪拜,经过20多个小时的飞行后终到南昌,郭璐萍来不及回家,直奔医院。直觉告诉她,自己胸部的肿瘤可能是恶性的。

  其实,四五个月前,在万里之外的突尼斯,郭璐萍就发现自己可能有肿瘤,但她没有声张。直到农历年前的探亲假期,她才顾上。一番检查下来:乳腺癌中晚期。

  “我在突尼斯,每天治病救人。我真的离不开,一天都离不开,一个小时都离不开。”郭璐萍说。

  2014年11月,郭璐萍作为中国第二十一批援外医疗队员,前往非洲大陆最北端的国家——突尼斯。西迪布兹德省医院在撒哈拉沙漠边缘,沙暴一起,隔几米就看不见人,口鼻里全是沙尘;设备还不如国内的县级医院,产科只有一个病房、一个医生。

  在医院,郭璐萍有时每天要做四五台手术,多的时候有十几台。总是赶不上饭点的郭璐萍只好一口冷水一口面包,常常把口腔黏膜都嚼破了。后来,她索性就面包泡水,弄成一杯稀糊糊再吃。

  “不光我这样,援外医疗队的医生都是好样的。”郭璐萍说。

  “就是给我一张门板、一个木床,我也能做手术”

  个人的能量毕竟是有限的,医疗队总有走的一天,如何改进当地医院的就诊流程、工作制度,郭璐萍一直在心里盘算。她发现当地医院工作制度落后,产科只有一个手术间,手术只能一台一台做,有时病人只能等待,而外科有时却有闲置的手术台。

  郭璐萍找到医院的外方领导,提出要多台产科手术并行。但这里没有先例,风险谁来担?“就是给我一张门板、一个木床,我也能做手术。” 她的法语并不流利,但态度坚决。

  一位脐带脱垂的产妇被送到医院,可是手术室里上一台手术还在进行。“脐带就是胎儿生命线,脐带脱垂,十分危险。”外科护士不懂产科操作,郭璐萍自己拿钳子,一个人把医生和护士的活都干了。婴儿呱呱坠地,医院里响起一阵欢呼。

  当地人被中国医生的专业、敬业与拼搏所震撼,而中国医生带来的工作制度,也被沿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曾经居高不下的新生儿和产妇死亡率降了下来。

  多年的无私援助,厚植了友谊的土壤。郭璐萍说,当地亚洲面孔少,从几岁的孩子到七八十岁的老人,见到黄皮肤黑头发的人,大多会喊一句:中国医生!郭璐萍说,“这使我感受到,人和人之间,心灵是如此相通。”

  “请求你们再派郭医生这样的人来”

  时任江西省卫计委巡视员的赖厚明曾到医院看望医疗队的其他医生。一听说他是中国来的,人们一下子就涌了上来。“郭医生还好吗?”“她还能回来吗?”“请求你们再派郭医生这样的人来!”赖厚明当场流泪了。得知这一切,做完手术不久的郭璐萍更是泣不成声。

  郭璐萍悄悄地找到自己的主治医师,要求带着药物和化疗泵再回撒哈拉沙漠,完成自己对病人的承诺。上级领导得知后,说服了已经买好机票的郭璐萍留在国内治疗,“你不是一个人,你背后还有一支队伍。”这支队伍,正是前赴后继的中国援外医疗队。50多年来,中国医生用超过两万人次的服务,造福病人超过两亿人次。

  “用另外一种方式再回去。”尽管还在术后5年危险期内,不能再拿手术刀的郭璐萍,却始终放不下这个梦想。作为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的爱心大使和省市两级妇联代表,她把自己融入更广阔的事业中,投身“一带一路”卫生健康领域。

  孙 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