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社会新闻>详细内容

非遗“老手艺”闯出文旅“新市场”

编辑:毛晓倩 来源:皖西日报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8-20 14:59:15 【字体:

58560308a9184de99c5bb21823a8e92d.png

 霍山石斛炮制技艺,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资料图片)

  如何让“沉睡”的非遗技艺转化为可感、可触、可消费的旅游产品?2024年以来,我市以产业化思维破题,把非遗深度嵌入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勾勒出一幅“文化留得住、群众富得起、游客记得住”的动人画卷。

  “一片叶子”,从茶园到云端

  “好山好水产好茶”。六安瓜片是中国十大历史名茶之一。2008年,六安瓜片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绿茶制作技艺(六安瓜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六安瓜片制作技艺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今年5月,六安瓜片制作技艺惊艳亮相央视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向全国观众展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六安瓜片制作技艺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曾胜春介绍:“六安瓜片制作需历经提片、炒生锅、炒熟锅、拉毛火、拉小火、拉老火等多道工序。其中,拉老火是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形成六安瓜片特殊色、香、味、形的关键步骤,对温度和手法要求极高。”节目一播出,茶友圈“刷屏”:“隔着屏幕都闻到香!”

  为了让“茶香”变“流量”,我市把非遗研学纳入“大别山风景道上的非遗之旅”精品线路,新建20余处茶文化传习展示场所,以非遗工坊、博物馆、体验馆、茶艺工作室为载体,系统展示六安瓜片制作技艺。

  六安瓜片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基地包括2000亩绿色茶园、8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3000平方米六安瓜片体验馆,全面展示六安瓜片手工技艺与传承脉络。

  金寨县油坊店乡面冲村的六安西茶谷主题公园以其独特的“茶旅融合”模式吸引八方来客。今年以来,西茶谷主题公园已接待游客14万人次,带动村集体增收约12万元。毗邻茶园的村咖“一叶栖谷”以“一片叶子”为引,让金寨红茶的芳香、六安瓜片的鲜爽、金寨黄大茶的醇厚在咖啡中焕发新生,创新推出“瓜片拿铁”等特色饮品,成为网红打卡点。“我们想让更多的年轻人通过咖啡了解当地的茶文化。”村咖“一叶栖谷”创始人李宗炎说。

  从一片叶子到一方产业,六安用非遗技艺点燃文化引擎,用山水茶园拓展旅游赛道,让六安瓜片等茶产业不仅是一杯香茗,更成为乡村振兴的“共富密码”。

  “一株仙草”,从研学到康养

  霍山县太平畈乡独有的气候条件、天然抗性孕育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霍山石斛。据太平畈乡乡长汪俏介绍,“我们全力做好‘文旅+康养’文章,石斛小镇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获批全市首批科普研学游目的地,年接待游客约24万人次,旅游收入超3000万元。先后举办‘米斛花开’采摘季、‘中华仙草·灵秀太平’等活动,直播观看量累计突破800万人次,霍山石斛正从深山仙草化身共富产业。”

  在天下泽雨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林下石斛种植基地里,青翠欲滴的石斛枝条上,朵朵斛花美若幽兰,素雅别致,花香醉人。“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看到石斛花开的样子!”来自合肥的吴天煜和同学们提着小花篮小心翼翼地采摘石斛鲜花,并通过直播向家人们实时分享自己美妙的采摘体验。  

  戴亚峰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霍山石斛炮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现任九仙尊霍山石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霍山石斛是历代宫廷贡品,被誉为救命仙草、植物黄金,具备神奇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名列中华九大仙草之首,被国际药用植物界称为‘药界大熊猫’。石斛炮制技艺以‘九大仙草’之首的霍山石斛为原料,经摊晾、炒制、绕条、定型等18道工序,缺一不可,才能制成‘龙头凤尾’枫斗。”戴亚峰向来自北京的康养旅游团介绍。

  目前,九仙尊石斛文博园获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六安市首批科普研学游目的地,形成覆盖中医药科普、非遗体验等多维度的研学体系,今年已接待游客4.5万人次。

  从一株仙草到一条金链,霍山石斛用精湛的炮制技艺展现文化魅力,用云雾峭壁拓展康养赛道,让“霍山石斛”不仅是一味御草,更成为富民强市的“绿色引擎”。

  一杯美酒,从粮香到远方

  我市酿酒历史悠久,酒文化底蕴深厚,以“迎驾”“临水”等为代表的白酒品牌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酒文化,推进酒旅融合发展,开发新场景新业态,打造集休闲观光、品酒体验、教育游学等功能于一体的酒旅融合景区、园区等项目,让大别山的风带着微醺的香甜。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迎驾贡酒传统酿造技艺”是发源于霍山县境内的一种白酒酿造技艺。该技艺以高粱、小麦、糯米、玉米、大米为原料,依托得天独厚的大别山山涧泉水,采用续糟发酵、混蒸混烧、固态低温百天以上长周期发酵工艺酿制而成,从制曲到成品需历经69道主要工序。迎驾集团依托“迎驾贡酒传统酿造技艺”,以酒为魂、以文塑旅,高标准打造“迎驾生态旅游度假区”,吸引185万人次游客来此休闲度假,成为大别山区酒旅融合的新标杆。

  迎驾春风研学营地成为“长三角研学旅行新高地”,霍山大峡谷漂流日高峰接待游客超一万五千人,六万情峡景区湖光山色,迎驾春风街“曲水流觞”,春风院子美酒飘香……“迎驾大庄园”如诗如画。千家旅行商走进迎驾生态旅游度假区,闻着一路酒香,一边惊叹:“一杯迎驾酒,藏得住古法技艺,也盛得下整座大别山的诗意!”

  在淮河水乡,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临水酒传统酿造技艺”传承清朝吴隆兴坊手工酿造技艺,117口明清古窖生动还原当时酿酒的场景与流程,构成了一套完整的酿酒工业遗产体系。

  洞外风光旖旎,洞内酒香四溢。大别山洞藏酒庄是安徽临水酒业倾力打造的洞藏酒文化胜地,酒庄集私人藏酒洞参观、稀缺洞藏老酒品鉴、洞藏酒自调体验、洞藏酒私人订制、餐饮娱乐、高定团建等丰富功能于一体。舒城县文旅体局局长武立胜介绍:“我县盘活闲置资源,打造临水玉泉·醉隐山房民宿,让消费者领略山水秘境,卧居竹林、吟诗品酒,每年吸引约1.2万人次游客在这里感受大别山自然之美。”

  从一滴山泉到一路飘香,六安以传统古法酿造唤醒文化基因,用竹海洞藏串联诗酒远方,使“迎驾贡酒”“临水玉泉”不单是唇齿留香,更成为老区腾飞的“活力源泉”。

  “一片叶、一株草、一杯酒”,让六安这片红土地在新时代升腾起新的烟火气,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新动能。(张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