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社会新闻>详细内容

生育友好型社会应无学历歧视

编辑:汤晓雪 来源:羊城晚报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02-14 15:52:43 【字体: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2月11日在北京举行。调查显示,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人口和家庭的双重变迁,低生育率和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女性现有子女数由2019年的1.63下降到2022年的1.19。女性终身无孩率快速上升,2015年为6.1%,2020年接近10%。

  这一调查数据启示,要提高生育率,必须对准导致生育意愿下降的原因,更需要对准影响年轻人尤其是女性生育意愿的根本原因,取消遏制生育意愿的不合理政策,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最近,某经济专家提出的“建议法定婚龄降到18岁”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其实,过去十年来,在全国两会上,一直有代表、委员建议降低婚龄,以提高社会结婚率和生育率。

  从公民个体权利角度看,降低法定婚龄是可以讨论的,立法、修法本来就需要与时俱进。不过,要想通过降低婚龄达到提高结婚率与生育率的效果,则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按照现在的法定婚龄,有多少女性满20岁就结婚?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涨到了28.67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9.38岁,女性为27.95岁。十年间,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近4岁。目前,已经有一些地方的平均初婚年龄突破了30岁,安徽初婚平均年龄分别为男31.89岁、女30.73岁。显然,指望降低婚龄提高结婚率,并不现实。

  这带来的直接结果可能只是鼓励刚满18岁的“孩子”冲动性结婚。但这必然又会造成离婚率提高,统计显示,我国离婚率从2000年的0.96‰上升到2020年的3.1‰,其中就有不少“闪婚一族”。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今更多的年轻人,不是凭冲动就会结婚、生育的,他们会考虑自己的求学、工作、收入的现实情况,谨慎选择。

  记得在本世纪初,我国曾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取消了在校大学生不得结婚的限制,当时曾有人担心会有不少在校大学生结婚,影响学业。然而,这样的事极少发生,选择在上大学期间结婚生子的学生寥寥无几。也就是说,放开限制是一回事,年轻人是否选择是另一回事。

  年轻人、女性为何不愿意生育?得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如现在的年轻人,本科、高职毕业后还要继续深造、考研,否则就难以找到好的工作。在求学的压力下,谁会选择在21岁、22岁就结婚、生子?一个生育友好型社会,应该是高中毕业生就业也不会有学历歧视的社会。

  根据我国当前的就业政策,为解决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招录人才,都向应届毕业生倾斜,明确毕业两年之后(博士生毕业5年之后)的高校毕业生作为往届生对待,在考公、考编时受到限制。这也迫使毕业生必须先考虑找工作,而不是先成家再立业。再者,一些鼓励生育的政策,却导致女性遭遇职场性别歧视,如延长休产假,听上去是鼓励生育的好消息,可是要由企业来承担休产假的成本,导致有的企业不愿意招聘女性,女性的择业、就业压力更大。

  年轻人自身遭遇的学历内卷、就业竞争、职场压力,不但让他们自己觉得学业压力大、生活压力大,而且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上这样一条内卷、竞争之路。这是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从缓解全社会的教育焦虑、就业竞争压力着手,来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这需要切实破除由唯学历评价所制造的学历内卷、基础教育应试导向、高等教育学历高消费,以及职业分三六九等导致的就业、成才压力,从根本上减轻每个家庭为孩子“成才”所需要负担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这才是提高生育率的正道。

  羊城晚报 艾萍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