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社会新闻>详细内容

为尿毒症父亲发明“取药神器”的女孩:希望能帮助更多病人

编辑:汤晓雪 来源:扬子晚报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2-09-02 08:45:50 【字体:

  那位获得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湖南姑娘今年考上了南林大

  最遗憾,父亲没用上她发明的“取药神器”

  年幼时,她曾目睹患尿毒症的父亲一天要吃七八种药,父亲因视力、记忆力不好经常吃错药,常常自顾自地反问自己:“我今天吃药了没?这个药没吃错吧?”这些场景在她心里烙下深深的印记,她开始思考:如果能有一个定量取药的工具该多好啊!多年后,她发明了一款“取药神器”,但遗憾的是,她的父亲已去世,再也没有机会用上了。

  女孩名叫张亚君,湖南人。今年,18岁的她考上了南京林业大学,她发明的“取药神器”也获得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表示,上大学后会继续完善“取药神器”,让它使用起来更加便利,“希望它能帮助像我爸爸一样被疾病折磨的人。”

  儿时记忆

  父亲患了尿毒症 一天吃很多种药,经常吃错

  2004年,张亚君出生于湖南岳阳一个农村家庭。父亲做点小生意,母亲在家照顾她和哥哥,一家四口,虽不富裕,却过得很温馨。

  直到张亚君6岁那年,父亲确诊了尿毒症。“当时我不太清楚尿毒症到底是什么病,只是听爸爸说话的语气很消沉,我隐隐约约知道那是非常不好的。”张亚君告诉记者,后来她才慢慢知道,这个病很难治。

  “从我有记忆起,爸爸一直都早出晚归,陪伴我们的时间很少。但他特别宠我,会开车去很远的镇上买我想吃的东西。”张亚君说,父亲确诊后,母亲开始出去打零工,父亲和她经常两个人在家,“我爸一到晚上就说‘咱们去散步吧’,现在想想,他应该是想多陪陪我吧!”张亚君说,自己幼时很贪玩,不懂事,经常跟小伙伴们玩到很晚才回家,“那时总想着下次再陪爸爸,现在想来很后悔。”

  “尿毒症有两种治疗方法,一是换肾,二是做透析。我那时还小,哥哥提出要给爸爸换肾,但被他坚决拒绝了。他说,孩子还年轻,有大好的前途,不能拖累他。”张亚君告诉记者,爸爸主要考虑换肾及后期所需的治疗花费大,他不想拖累家人们。

  在张亚君的记忆里,那几年,父亲一直不停地做透析,从刚开始一个星期做一次到一个星期两次,最后一个星期得做三次。除了做透析,父亲每天要吃好多种药,有护肝的、护胃的、钙片、降压药等,一天大概得吃八九种药,“因为尿毒症不能多喝水,无论多苦的药丸他都直接吞下去。不同的药吃法也不一样,有的一天吃两三次,有的一天吃四次,爸爸不得不记在本子上,吃药的时候再翻开来看看。”即使这样,张亚君的爸爸还是经常吃错药。

  张亚君说,后来父亲视力下降得非常厉害,连说明书都看不清楚,她经常看到父亲拿着药瓶摸摸这里或者看看那里,颤颤巍巍地摸出药,她心里很不是滋味。“那时我就想,如果有个什么东西能帮助我爸爸,让他吃药不再这么费劲就好了。”从那时起,这个梦想就在张亚君心里生了根。遗憾的是,张亚君上小学六年级时,父亲因感染肺结核及多年尿毒症所引发的并发症而离世。

  小发明

  “取药神器”历经四次改进 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张亚君读初二时,适逢平江县举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老师的建议下,张亚君决定重新拾起小时候的梦想,开始了“定量计数取药器”的研究开发工作。张亚君说,受限于那时的思维能力,也没有人指导,初代作品非常简陋,最终只获得了学校二等奖,“能获奖我就非常开心了,本想着继续改进一下,后来因为中考学业压力大,这个计划就暂时搁置了。”

  2019年,张亚君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平江一中。勤奋上进的她,除了日常的学习之外,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活动。她在学习通用技术课程时遇到了指导老师张从军,在老师的指导下,张亚君从草图绘制、模型修改到样品制作、改进升级,经过半年的努力,这款名为“智能可折叠定量计数取药器”的小发明最终定型。

  张亚君向记者展示“取药器”的三个组成部分,对应三个功能:前端是一个小勺子,可以从药瓶里取出药丸;中间是一个管道,药丸能顺着管道滑到取药器上,取药器上设有定量的小孔,可以防止药物交叉污染;后端是一个放大镜,有利于老年人或者视力不好的患者看清说明书。它还配有计数器,拥有蓝牙功能,能与手机APP连接,方便家属实时检测病患的服药情况,可折叠方便收纳。

  张从军老师告诉记者,“整个创作过程中,我只提建议,让她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实施,不越俎代庖。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小问题,但她从来不气馁,一遍遍试错一遍遍地重来,很有钻研精神。”

  最终,该项发明在全校脱颖而出,先后获得了平江县第五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创新组一等奖、第四十一届岳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取药器经过四次改进后,更是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并同步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张亚君告诉记者,之前她把第四代“取药器”拿给一个伯伯试用,对方提了一些小建议,“那个伯伯六十多岁了,每天都要吃降血压的药,他说我的想法很好,但‘取药器’设计得有点大,药丸容易滑落,所以我还想要进一步改进。”

  新期待

  来南京上大学很高兴 因为离妈妈哥哥更近了

  记者了解到,比张亚君大13岁的哥哥靠读书走出农村,已在上海成家立业,妈妈跟着去了上海帮儿子带孩子,而张亚君今年考上了南京林业大学。

  “这个孩子很听话,读书没有让我操心过。今年高考,她以545分考取了南京林业大学,我觉得这么多年的辛劳付出没有白费。”张亚君的妈妈江小辉说,女儿还未上学时,丈夫就得了尿毒症,家里基本靠她来撑着。这么多年熬过来了,孩子现在长大了,还这么优秀,她感到非常自豪。

  张亚君告诉记者,高考填志愿时,她填报了中国药科大学,遗憾的是分数不够,未能如愿。“其实我很想通过对药理的深入研究,做出更多的发明创造,救助像我爸爸一样患病的人。”张亚君说,最后被南京林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录取同样高兴,因为离妈妈和哥哥更近了,“我哥哥之前调到南京工作了,他给我介绍了很多南京的名胜和美食,他很希望我能到南京上大学。”

  还有一周,张亚君就要到南京林业大学报到了,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她的心里充满了期待。

  小小心愿

  希望小发明能批量生产去帮助更多病人

  “希望我能够继续保持进取的心态,把‘取药器’再优化一下。”张亚君说,如果有企业看中了她的小发明,能够批量生产的话就更好啦,“我的初心是想实现儿时的心愿,但我爸爸没有机会用它了,如果能帮到像他一样的病人,也算是解开了我的心结。”

  张亚君说,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她的经历,曾经在网上看到的“零星地变优秀,也能拼凑出银河”这句话再适合不过了。

  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 梅建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