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社会新闻>详细内容

优化养老服务形式 把养老床位“搬”进家

编辑:汤晓雪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2-08-26 08:36:09 【字体:

  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36万个、床位812.6万张。养老床位总数比2012年底的416.5万张翻了近1番。近年来,有关部门不断优化养老服务形式,尤其是探索设置家庭养老床位,更好地满足了失能老人家庭照护需求。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居家养老遇到了很多新问题新挑战,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民办养老院价格较高等现象。确保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越来越成为紧迫任务。

  家庭养老床位与养老机构的集中照料床位、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临时托养床位共同构成养老服务的“三张床”,更是为老年人提供“床边、身边、周边”就近长期照料服务重要的“一张床”。家庭养老床位可使老年人特别是中、重度失能老人在家中也能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机构服务,有效解决老年群体“急难愁盼”问题,减轻家庭负担。因此,有必要创造条件、创新服务,把更多养老床位“搬”进家。

  沈阳、南京、银川、武汉、嘉兴等地已出台举措,将养老照护床位“搬”进家。截至目前,沈阳市已建成家庭养老床位3900余张,提供上门服务5万余人次,服务时长7万余小时。到今年底,沈阳市将建成家庭养老床位4500张,不断满足养老服务需要。

  从全国来看,家庭养老床位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形成与需求相匹配的应有规模,因此,要多措并举夯实养老“第三张床”。

  一方面,进一步厘清地方政府、养老服务机构、家庭的三方责任。地方政府要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出台家庭养老床位相关支持政策,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养老服务机构要发挥好品牌化、连锁化及资源优势,为老人及其家人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指导帮助;要建立以家庭为基础的养老服务模式,发挥家庭成员在老人长期居家照料服务中的基础作用,不断提升家庭照料的能力和水平。

  另一方面,更大发挥数字赋能智慧养老的作用。家庭养老床位相当于为老人配置了24小时在线的“护工”,唯有数字赋能才能真正把养老院“搬”回家。服务平台、管理平台要与民政部门养老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数据对接,实时抓取采集智慧养老服务云平台的相关服务数据,并为老人配备手表式GPS定位仪、一键紧急呼救、智能床垫等各类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让老人更安心,让家人更放心。

  温济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