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医院发表粪便微生物移植综述:肠道真菌群影响宿主免疫系统
文章阐述肠道病毒和真菌在粪便微生物移植治疗不同疾病作用
在肠道微生态里,除了细菌外,还有大量的病毒和真菌,在某些程度上,它们在粪便微生物移植治疗肠道微生态紊乱的效果中,同样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在《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上发表综述文章,阐述肠道病毒和真菌在粪便微生物移植治疗不同疾病中的作用。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左涛研究员、兰平教授和吴小剑主任医师为共同通讯作者,悉尼大学Siu Lam、该院白小武博士、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Andrey Shkoporov和哥伦比亚大学Heekuk Park为共同作者。
左涛介绍到,人体多种疾病如艰难梭菌感染、肥胖症、2型糖尿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炎症性肠病等,其实与肠道微生态紊乱密切相关。
前文所提到的粪便微生物移植就是一种通过移植健康供体的粪便微生物制备液至患者肠道中,以达到重置患者肠道微生态、治疗疾病的目的。
肠道微生态中,除细菌外,还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真菌,也分别被统称为肠道病毒群和真菌群。病毒组和真菌组对粪便微生物移植治疗成功的影响直到最近才得到重视。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道病毒群和真菌群在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FMT微生物移植定植和疗效中其作用日益明显。该综述详细阐述了肠道病毒群和真菌群在粪便微生物移植治疗不同疾病中扮演的不同角色。
同时,该文章也阐述了病毒群和真菌群的移植对宿主带来利弊不同的影响。其中,噬菌体(细菌病毒)的移植和念珠菌(真菌)的移植在粪便微生物移植治疗中扮演了尤其重要的角色。
据介绍,人类肠道病毒组主要包括原核病毒(主要是噬菌体)和真核病毒。其中,噬菌体在胃肠道具有有温和型和裂解型交替的生命周期,可以通过整合和裂解的方式影响肠道细菌的组成。
健康的人类肠道病毒组由温和型噬菌体控制,在宿主炎症期间其可以从温和型复制转变为裂解型复制。
由于肠道病毒组中噬菌体对真核病毒占有优势及其在调节细菌组组成中的直接作用和功能,噬菌体一直是大多数人类肠道病毒组研究关注的焦点。
粪便微生物移植的病毒以及细菌移植已被证明与多种疾病的疗效相关,包括艰难梭菌感染、炎症性肠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2019年以来,已经有一些使用无菌粪便滤液和粪便病毒移植的研究来阐述肠道病毒组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包括肥胖症、2型糖尿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抗生素后微生物群失调等。
另一方面,人体胃肠道含有丰富的真菌,统称为肠道真菌群。宏基因组测序显示真菌约占肠道微生物群的0.1%。
研究表明,肠道含有超过50种真菌属,其中念珠菌属、酵母菌属、枝孢菌属和马拉色菌属最丰富。肠道常驻真菌与肠道细菌具有共生和拮抗性,共同来塑造宿主免疫力。
肠道真菌已经被证明与微生物组装和免疫发育有因果关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真菌群可以强烈地影响宿主免疫系统,这种相互作用与细菌活性相关。肠道真菌群失调在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这表明靶向肠道真菌群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左涛表示,粪便微生物移植治疗疾病的主要功效是依靠复杂的人体细菌群-病毒群-真菌群-宿主免疫互作来实现。在未来的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中,将会进一步揭示真菌和病毒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并由此指导进一步的临床转化。(完)(蔡敏婕 简文杨 戴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