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学校将竞技体育规则应用于校园体育测评 媒体:值得警惕
2月7日,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继续进行,男子1000米半决赛又上演了神剧情,韩国选手朴章爀摔倒受伤,躺在地上一只手握着手腕,相当痛苦。最终,现场的医生进场,直接上担架把他抬出场外,他也因此无法参加半决赛。同日,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项目举行资格赛,中国选手杨硕瑞在赛前热身训练中受伤,仍带伤参赛,最终遗憾未能晋级。
运动员在赛前训练与比赛中受伤,是不可避免的情况,这也足见奥运比赛竞争的激烈与残酷。随着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体育锻炼,发展校园体育运动必须和竞技体育区别开来,不宜把竞技体育规则应用于校园体育测评中来。重视校园体育,不能采取应试的方式,一味让学生在体育赛场上比拼高低,而应该重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在竞技体育中,输百分之一秒也许就会输掉冠军,可如果在对学生的体育技能测试中按运动速度、强度等打分,就可能会因学生个体差异导致运动损伤。
近年来,为解决体育被弱化、边缘化的问题,我国从国家层面提出要求,要把体育纳入中考,并逐渐提高中考体育分值。目前看来,各地的中考体育评分大多采取平时成绩+统一体育测试的方式,而由于学校给学生的平时评分都差不多,一些地方教育部门认为,要通过提高统一测试分值(比重)与难度来强化学生对体育测试的重视,并带动学校开好体育课。
这一思路值得警惕。提高体育统一测试分值(比重)以及难度,很可能出现三方面问题。其一,带动校外体育培训热,增加学生的压力和家庭的培训支出。其二,学校体育教学应试化,上体育课就围绕统一体育测试项目进行训练,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与技能。其三,出于功利的提分目的,家长会要求学生在测试前进行突击训练,这会带来运动损伤。
竞技体育和校园体育的目的不同,竞技体育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展现的是拼搏精神,学生(群众)体育,强调的是参与、兴趣、健康。跑100米,一个学生跑13秒和一个学生跑20秒,没有高低之分,只要学生尽己所能并坚持运动即可。对待校园体育,有的教育部门、学校会借鉴竞技体育那一套,一上体育课就训练学生的跑跳,评价学生也用体育考试成绩。由于不注重学生兴趣,加之存在运动损伤,发展学校体育的路就会越走越窄。
这并不是说校园体育不能存在竞技成分,而是要合理适度。把体育纳入中考,必须改革体育评价,不应一味强调体测成绩,而是重视学生上体育课、参加体育锻炼的实际表现。一所学校如果坚持做到“1+1”——每天上1节体育课、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体育锻炼,那这就是体育优秀的学校,一名学生如果坚持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坚持参加体育锻炼,那他的体育成绩就该是满分。
竞技体育强调的是结果,校园体育强调的是过程,竞技体育适合结果评价,校园体育适合过程评价。基础学科教育应避免把所有学生纳入一个分数跑道进行比拼。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这应该在中考体育评价中率先探索实践。
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