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致幻剂“改邪归正” 沪科学家研发出新型快速抗抑郁化合物
图片通过左右颜色对比,阴晴对比形象化地展示抑郁和抗抑郁的效果。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供图
抑郁症影响着全球数亿患者,沪研究团队另辟蹊径,让致幻剂“改邪归正”,助力抑郁症治疗。
北京时间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汪胜研究组与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的程建军研究组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完成了以致幻剂与其靶点结构为导向的新型快速抗抑郁化合物的设计。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汪胜介绍,目前抑郁症治疗主要是心理治疗、电击治疗和药物治疗三种方式。在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市场销售的传统抗抑郁药物起效慢,通常需要几星期甚至几个月才能起效,并且对三分之一的难治性抑郁症没有改善作用。
研究人员就琢磨:如何能找到起效快的抗抑郁药物?
近年来,多种致幻剂在抑郁症治疗方面展现一定潜能。比如,从“神奇蘑菇”中提取的一类天然致幻剂裸盖菇素(Psilocybin),于2019年被美国FDA授予作为治疗重度抑郁症和药物抵抗性抑郁症的突破性疗法。其二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裸盖菇素(Psilocybin)在一天内可以极大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且效果可持续三个月以上。但是,致幻剂的致幻副作用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研究和应用。因此全世界的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和研发非致幻且能快速起效的新型抗抑郁药。
论文文章内容的概括流程图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供图
裸盖菇素(Psilocybin)在人体内被代谢为脱磷酸裸盖菇素(Psilocin)。沪科研团队通过对脱磷酸裸盖菇素进行结构解析后,设计合成了以IHCH-7086和IHCH-7079为代表的系列化合物。汪胜介绍,团队通过在小鼠上做的一系列实验发现,致幻剂的致幻效果和治疗效果是可以分开的;并找到了无致幻效果、且起效快的新一代抗抑郁化合物。
“从第一代的‘百忧解’,到第二代的‘致幻蘑菇’,我们在想后面能否设计出更多非致幻的、快速起效的抗抑郁化合物,进而把它推向临床。”他说。
该项研究成果为新一代非致幻快速起效的抗抑郁药研发指明了方向。但研究人员指出,“化合物”并不等同于“药品”,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验证,才能使其真正造福患者。
据悉,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汪胜研究组的博士研究生曹冬梅、助理研究员余竞、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欢、苏州大学罗智璞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劲松研究组博士的研究生刘芯宇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汪胜研究员和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程建军研究员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完) (记者 郑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