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气象预报员张霞:30年坚守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图为张霞讲解预报技术知识。 刘鹏 摄
从业30年,她不但在多次重大灾害天气过程中做到精准预报、及时提出防御建议,更为国家减轻了巨额经济损失。出于对职业的热爱,她30年坚守气象预报业务一线,致力为老百姓筑牢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
“天气预报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服务对象涉及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做好精准预报关乎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近日,获得“中原大工匠”殊荣的河南省气象台正高级工程师、河南省首席气象专家、黄河流域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张霞在受访时说。
自1991年从南京气象学院毕业入行算起,张霞在天气预报业务一线已工作整30个年头。执着专注、精益求精、敬畏自然、尊重科学是张霞几十年来不变的工作理念,她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贯穿于每一次重要天气过程的预报预警服务当中。
参加工作以来,张霞经历了多次重大灾害天气过程,如在2016年“7·19”豫北特大暴雨、2018年“温比亚”台风特大暴雨、2020年淮河流域梅汛期洪水预报中,她均做到了精准预报、及时服务。后经评估,减损经济效益分别达到了2.25亿元、3.88亿元、3.65亿元。
图为张霞受访中。 刘鹏 摄
特别是今年,在郑州“7.20”特大暴雨过程中,张霞提前5天较准确地预报了暴雨过程并提出了防御建议,以及提前持续滚动发布了暴雨预警信号;今年8月底到9月的黄河流域严重秋汛中,张霞多次参加或主持了流域联合会商及防汛调度工作会,在全力做到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同时,提供出了决策参考,后经评估减轻经济损失达312亿元。
“天气预报要想做得准、做得好,离不开气象人的日常学习和总结。”采访中记者得知,多年来,张霞利用值班之余大量阅读文献,深入了解河南省及黄河流域等不同地形地貌区的降水特征、形式特点,对数值模式预报性能优劣作出检验评估,提前做到心中有数。
凭借着日积月累的扎实业务能力,张霞带领团队时刻关注领域科技前沿并展开科技攻关。如研发出的“东移西南涡暴雨预报方法”“极端暴雨指数预报方法”等成果,为2018年“温比亚”台风特大暴雨、郑州“7.20”暴雨的极端性研判、降水极值预估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决策服务和抗洪救灾部署提供了科学参考。
作为河南省气象行业创新工作室的领衔人,张霞一直传承着“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她通过协作攻关、专家讲座、交流培训、师带徒等形式促进团队人才成长。5年来,其团队的多名成员入选新时代河南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今年,张霞个人还入选了中国气象局2021年度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首席气象专家)。
“我干的是一份最想说实话、最想说真话的工作”。谈及多年来的工作感受,张霞坦言,频发多发的极端天气给气象服务带来了新挑战,作为预报员,在每次预报完天气后,她都会掐着点去看实际的天气情况,但难免会遇到“报了没下”或“下了没报”的状况,这是最让她感到难过的事。
在执着的张霞看来,她坚信随着未来气象观测站点的不断增加,以及地形信息分辨率的越来越高,老百姓身边的气象预报肯定会越来越精准。”(完)
记者 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