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子柒到张同学 年轻人为何爱看乡村生活?
“生活于辽宁营口农村的大龄单身男青年”——现实中,这样的标签可能没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如果用视频记录这里的生活,也许别有一番风味。近日,一个名为“张同学”的视频账号,就通过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很快圈粉超过600万,成为网络大V。
如果说李子柒展示的乡村,是人们理想中优美的田园生活,那么“张同学”和他拍摄的乡村生活,则是更加粗砺、更加原汁原味的。有人认为他拍摄手法很专业,背后可能有团队,但是媒体探访后发现,他的确是独自创作的。乡村生活中真正吸引人的力量,才是让“张同学”成为网红的关键。
在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我们看待乡村的方式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巨变。100年前,鲁迅写出了经典的《故乡》,讲述了一个乡村青年到城市打拼,在北京买房,回到老家变卖家产的故事。他看到的乡村是破败的,小时候的玩伴闰土,也成为老实巴交的麻木中年。当时,落后的中国需要抓紧进步,而乡村正是落后的重要体现。鲁迅笔下的鲁镇,也成为整个中国乡村的缩影。
那时的中国是完全的乡土社会,而到了2021年,中国城市化已经足够深入。如今,几乎没有农村青年可以一生待在乡村、完全不受到城市的影响。即便是生活在农村的“张同学”,也在享受着城市化的福利:他骑着三轮车,使用着智能手机,能随时随地在网上和粉丝们互动。
正是这种“观看”方式的巨变,才赋予了乡村新的形象。当大多数人都身处乡村的时候,只能 “仰望”、羡慕城市生活,而当大多数人生活在城市时,便注定会开始以新的视角打量乡村。人们不再把乡村视为落后的象征,而是自己的来处,人们开始怀念它,也开始以更平等的视角进行“观看”。
智能手机的出现恰逢其时。当年写出《故乡》的鲁迅,能看出乡村落后的根源,传达出知识分子的深刻思考。而在智能手机时代,每个人都能表达,都可以拍出自己看到的“美”。此时,乡村的形象是具体的、个性化的,也因此更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张同学”所展示的乡村,也是无比真实的。他把钥匙放在窗户上的砖头下,让身居都市楼盘、装了密码锁的人也能心生触动,因为这一举动背后,有着一种特别的安全感。
最近几年,除了更有文化活力的乡村,小县城的魅力也开始展现出来。10年前的网络流行叙事中,小县城的形象并不凸显。但是,五条人等乐队的歌曲,让我们了解到小县城文化的活力。今年网络流行乐中的现象级作品《漠河舞厅》,更是让我们感受到偏远的小县城可能具备的深情。
即便是几年前被戏称“房价低到尘埃里”的鹤岗,在今年也变得相当有吸引力,因为有越来越多的视频作品正在表达它。其实,任何一个小城都有自己的迷人之处,因为“地方性”并没有消失。方言和地方美食,这些过去看起来“有些土”的东西,如今都是充满文化个性的内容。
小县城处在乡村和都市的中间,按照传统城市化的演进逻辑,它最终的命运可能是萎缩甚至“消失”。但是现在我们知道,那里不是“文化的荒漠”,那里也有青年,有他们生动的生活,有他们的欲望和梦想。
张丰